• 網紅小學生對時間的思考讓我們重新審視標準化教育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09





      “沙粒不斷墜落的過程就象征著光陰的流逝,但也不能單單認為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將我出生的那一刻定義為擁有全部時間的話,時光確實從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將我死去的那一刻定義為我擁有了自己全部時間的話,那么,我一直都未曾失去過時間,而是一直在獲取時間。”這哪里是一個小學生,這是一個哲學家。但這個哲學家確實是一個小學生。
    學生邵梓淇 周記
      前天,寧波華天小學602班學生邵梓淇的這篇周記,被他任課老師王老師曬出后,迅速在網上走紅,截至當天晚上8點,已收獲1萬評論、5萬轉發和10萬點贊,并被許多微博大V爭相轉發。有網友自嘲:我讀六年級的時候在干什么?
     
      確實,像邵梓淇這樣善于思辨甚至有些耽于思辨的孩子不是很多,但是,有類似氣質和能力的孩子并非稀有。從若干年來跟小孩子打交道的經歷中感覺到,可能每所學校每個年級都有這樣的孩子,或者是男生,可能是女生。這類學生將來最有可能在藝術創作和人文領域研究中取得成就。邵梓淇或許是這類少年中比較突出的,即思考比同齡孩子更深入、更成熟,更善于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
     
      于是就有一個問題:遇到“標準化”的考試,邵梓淇怎么辦?如果他的答題不符合標準答案,標準答案會放過他嗎?須知,標準化考試,標準之苛刻,即使同義詞、近義詞,都沒有選擇余地。標準化考試代表一種教育、教學理念:學生的任務是記憶、背誦,然后根據已經給出的標準答題,誰自主思考誰倒霉。而邵梓淇剛好相反。
     
      王老師告訴記者,五年級下半學期開始,每天中午邵梓淇都會有一定的冥想時間,用來反思自己、思考未來的方向,以及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王老師會把邵梓淇的作文曬到網上,至少她是欣賞、鼓勵這樣的思考和寫作的。報道還提到邵梓淇的同學的一篇文章,說他如何挑戰邵梓淇,與其辯論。這說明,對邵梓淇和其他同學來說,這個班級是一個寬松的環境,學生的各種思考、爭論在這里被容納、鼓勵。如果換一個老師,或許不能容忍邵梓淇這樣的孩子,認為他所想所寫不合常規,用標準化的理念去要求、規范邵梓淇,必然會引起邵梓淇的反彈,很難預料事情會鬧到哪一步。但是,學生的成長不能靠幸運,不能滿足于某幾個老師的寬松、寬容。
     
      王老師引用17世紀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帕斯卡的一段話,給邵梓淇的這篇周記寫下這樣的評語:“‘人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考的葦草。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于能思考。’我很高興,看到了一根葦草在我們班茁壯成長。很榮幸能成為你的老師,能得以分享你這些認真而精彩的思考。”從事教育工作,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師生之間有這樣的精神交流。這樣的師生互動越多,說明教育生態越健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活力越是能被充分釋放出來。(戎國強)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亞洲高校排名港大臺大下跌北大清華分列二三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公布2017年亞洲前300名大學排行榜,香港排名最高的港大由去年的第4名跌至第5名。
      2017-03-20
    • 科技創新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近年來,有不少人認為,科技創新是科學家或高端研究人員的工作范疇,和普通人無關,和高職學生無關,科技創新教育更不是高職教育的任務。
      2017-03-21
    • 南京所有小學推行延時照顧服務 彈性離校好事如何辦好

      小學離校時間早,難倒不少雙職工家庭。南京市實行“彈性離校”制度后,有超過5萬名學生參加“彈性離校”,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也充實了小學生的課外生活。
      2017-03-21
    •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問答

      出臺《標準》是全面貫徹落實2016年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政治要求,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向高校基層延伸的重要舉措,是落實部黨組“四個合格”目標要求的一項制度安排,也是加強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解決學生黨建突出問題...
      2017-03-21

    熱點視頻

    女學生2萬元學費被偷 公交車司機乘客聯手追回 女學生2萬元學費被偷 公交車司機乘客聯手追回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