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學是北京市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和北京市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是一所具有鮮明建筑特色、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近日,該校招生就業處處長何立新做客新華訪談《2018高考情報局》,據他介紹,學校2018年錄取原則與往年相比保持一致,依舊是本著對考生負責的原則來制定的。
北京建筑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何立新做客新華訪談《2018高考情報局》 新華網 夏添 攝
招生政策穩定 部分專業有微調
部分專業對考生單科英語成績有要求
據何立新介紹,學校2018年錄取原則可概括為5個關鍵詞:無級差、一加到底、100%提檔、無加試、特長生優先。具體原則為:同一志愿條件下分數優先,不設專業級差;學校認可各地加分政策,加分到分專業;100%提檔,考生提檔后無特殊情況均不退檔;總分相同情況下,依次比較文綜/理綜、數學、英語成績;所有專業入學前后均無美術加試,無男女生比例限制;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在同等情況下優先錄取。
同時他提醒考生需注意兩點:一是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中美合作2+2)要求英語單科成績不低于100分;二是學校北京地區的“外培計劃”要求英語單科成績不低于105分。
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學校的招生情況做了一些調整:一是整合建筑學院工業設計和環境設計兩個專業,實施設計學類大類招生;二是整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兩個專業,實施建筑電氣類大類招生;三是開設建筑學實驗班、土木工程實驗班、環境類創新人才實驗班、車輛工程(城市軌道車輛實驗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實驗班)、城市管理(實驗班)、工科創新實驗班。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實施“USPS計劃”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據悉,北京建筑大學是“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服務基地”、“北京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建筑遺產保護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何立新表示,北京建筑大學是一所“北京味十足、建筑味十足”的高校,學校致力于培養和造就“古都北京的保護者、宜居北京的營造者、現代北京的管理者、未來北京的設計者、創新北京的實踐者”。
學校在建筑相關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學校擁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筑學、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7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建筑學、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測繪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工程管理、自動化),4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建筑學、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建筑學、土木工程兩個學科評估結果均為B。
“學校致力于培養古都北京的保護者,宜居北京的營造者,現代北京的管理者,未來北京的設計者,創新北京的實踐者。”為進一步提升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學校啟動U(University學校)S(School學院)P(Professor教授)S(Student學生)協同育人計劃,充分依托中國建設領域土建類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校企聯盟,深入推進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協同育人重大計劃。學校負責USPS計劃相關政策的制定,學院負責USPS計劃的具體實施,教授和學生是USPS計劃的重要參與者。
USPS計劃以建筑學、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四個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為依托,鼓勵各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與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采取開設實驗班、本科生直接參與海外國際工程項目、聯合多家行業內知名企業實行訂單培養以及依據學生就業需求實行個性化培養等多種形式,全面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和實踐能力。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隊伍是一所高校的靈魂,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競爭的重要元素。何立新介紹說,學校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團隊,共有教職工1023人,其中專任教師567人。專任教師中國家級以及省部級以上名稱的教師約150人左右,涉及各個專業。此外學校還擁有一批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入選者等。學校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優秀教學團隊、管理創新團隊28個。同時,學校還憑借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資源優勢,聘請崔愷、王建國等一批國內外院士指導學校發展。
農村專項計劃投放45人
國家貧困地區專項計劃投放90人
“獎、助、勤、貸、補”幫扶體系完善
何立新表示,2018年學校將繼續在北京地區投放農村專項計劃,計劃投放45人,投放的專業將均為學校的強勢專業,包括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北京市特色專業。此外,學校還將繼續面向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投放國家貧困地區專項計劃,計劃投放90人,所投放的專業也多為學校的傳統優勢專業和新興優勢專業,確保學生們能夠學到有用的知識,為自己的家鄉做貢獻。
在獎助學金方面,學校設置完善的“獎、助、勤、貸、補”制度。國家獎學金用于獎勵綜合素質特別優秀的學生,國家勵志獎學金用于獎勵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校級獎學金有新生獎學金、新生校長特別獎等。
為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學校發放北京市國家助學金用于資助家庭困難學生的生活費支出,可協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辦理生源地信用貸款和校園地助學貸款。同時,學校在每學年新生入學時開辟“綠色通道”以確保所有被錄取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此外,學校還設有校內勤工助學崗位,供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申請。通過勤工助學崗位,學生們不僅能夠獲得一定金額的勞動報酬,而且可以通過這些崗位鍛煉自己的協調事務、處理問題的能力,開闊學生視野,對于今后的求職和就業大有好處。
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建立交流與合作
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類型有多種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為培養具備國際視野,能參與國際事務和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學校積極加強與海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注重培養學生的海外視野。”何立新介紹,目前,學校已與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32個國家和地區的69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與合作關系。2017年9月入選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2017年10月,學校牽頭成立“一帶一路”建筑類大學國際聯盟,來自19個國家的44所院校參加了本聯盟。借助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法國 HEI 工程師集團等海外院校開展優秀本科生交流項目,利用“外培計劃”、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聯合培養項目和參賽實踐活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建筑類人才;與美國南加州大學、意大利馬爾凱工業大學等學校進行聯合設計工作營活動,搭建學生聯合培養的國際化平臺;加強校企合作,籌建海外人才培養基地,聯合北京建工集團國際工程公司,在國內首創學生海外畢業實踐項目,為國際工程人才聯合培養提供了保障。
此外,招就處每年定期組織舉辦兩場海外留學咨詢洽談會,會邀請來自美洲、歐洲、澳洲、亞洲的25所海外知名高校代表參加,為學生提供精準、權威的留學咨詢服務,并為畢業生創造更多、更優質的留學機會。
就業率連續5年達9成以上
多渠道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
近年來,學校堅持畢業生“高質量就業、高平臺發展”的指導思想,畢業生升學率(國內升學和出國留學)不斷上升,畢業生連續5年就業率超過96%。2014年學校被教育部授予“2014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
就業舉措方面,學校堅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做到常態化。全校所有學生均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學習,同時設有個體咨詢、團體輔導和集體活動等多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明確個人職業發展方向;第二、就業市場開拓有的放矢。學校根據畢業生生源結構和就業意向變化,近年來先后與多家建筑行業領軍企業建立關系,打通畢業生就業渠道。同時,持續鞏固北京地區的知名設計、施工單位,如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等,確保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第三、重點引導畢業生考研和出國留學。學校通過引入優質留學資源、課堂引導、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的朋輩輔導等多種形式,鼓勵本科生進行國內及國外深造。近三年學校升學率穩定增長,接近畢業生總數的四分之一。
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一系列戰略舉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堅持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全面推進綜合改革的重大課題,走出了“面向全體學生、覆蓋全生命周期、打造全要素眾創空間”的創新創業教育新路子。經過探索與實踐,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彰顯學校辦學特色的一張亮麗名片。學校獲評了教育部“全國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北京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北京地區高校示范性創業中心”、“北京市眾創空間”等稱號近五年,學生在首都及全國“挑戰杯”“創青春”大賽中獲得獎項102項,其中國家級獎項18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747項,獲批專利103項。
志愿如何報?專家有話說
志愿填報需要注意啥?何立新建議參考學校2017年各專業的錄取分數以及北京市排名情況,結合高考分數和個人興趣愛好來選擇專業;其次,建議考生填報專業志愿盡量拉開梯度,做到“沖、穩、保”相結合,此外,在專業調劑選項中務必選擇服從,以免出現高分滑檔,高分落榜的情況出現。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