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北京發布2018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介紹,2018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取得重大進展。“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全面啟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扎實推進,《普通話1000句》出版發行,“語言扶貧APP”上線使用,第21屆推普周活動總參與人次超過4000萬,農村和少數民族普通話培訓人數比上年翻一番,普通話水平測試、漢字應用水平測試、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人數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成果豐碩。《信息化條件下語言文字規范標準體系建設規劃》正式印發,《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發布施行,國家語委重大基礎資源建設項目“通用漢字全息數據庫建設”順利完成。
語言資源科學保護工作成效顯著。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總體完成率達99.7%;首屆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成功舉辦,會議成果性文件《岳麓宣言》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定并成為其首個以“保護語言多樣性”為主題的永久性文件,向世界傳遞了中國聲音、貢獻了中國智慧,充分體現了加強語言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成為提升中國語言文字國際影響力的一次成功實踐。
語言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進博會多語種語言服務志愿者團隊上崗超過5000人次,覆蓋語種超過20個;“冬奧會術語平臺”一期建設完成并交付使用;《國歌》國家通用手語版發布使用,531名聽力視力殘疾人接受普通話培訓測試,信息無障礙設施數量持續增長,聽力視力殘疾人特殊教育事業深入發展。
語言文化傳承傳播產生廣泛影響。“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項”成立專家委員會,設立系列研究課題;《中華通韻》研制初步完成;中華經典資源庫在“學習強國”平臺上線;“中小學語文示范誦讀庫”被譽為“最好聽的課文”;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收視人次達21億;《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出版第六輯,版權輸出已涵蓋22個外語語種;港澳臺語言文化交流合作深入開展;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語言文化博覽會”成功舉辦。
語言教育事業有力推進。100多所高校新增語言文學類本科專業120個,外語類本科專業覆蓋語種突破100個;新建30所孔子學院和80個孔子課堂,累計已在15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548所孔子學院、1193個孔子課堂;繼續精準幫扶海外300余所華文教育示范學校,2項華文教育標準研制完成,華文教育主干教材體系基本建成。
語言文字監管督查及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語言文字規范化要求納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和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體系;7省(區)的14個縣區接受并通過國家級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評估,141個地、市、縣、區接受并通過地方語委組織的督導評估,7個二類城市、190個三類城市接受并通過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3家國家語委科研機構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1家機構入選“全球智庫評價(AMI)”來源智庫;語言生活皮書系列形成“4+2”格局,年度“漢語盤點”活動繼續引發全社會關注;語言文字工作隊伍和科研隊伍建設持續推進,28000多人接受各類培訓。
田立新介紹,2018年,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背景下,中國語言生活與時俱進,繼續朝著開放多元、和諧健康的方向發展。語言資源保護、語言扶貧、語言智能成為語言生活中的熱門話題,“改革開放四十年”當選年度熱詞。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切入點,語言扶貧攻堅戰已經全面打響;粵港澳大灣區的政務網站語言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新詞新語持續產生,最古老的文字用最新的表現手段出現在語言生活中,漢語音譯詞走向海外;新文化村、大都市中“城中村”的語言景觀,及“洋留守兒童”的語言問題進入視野。
2018年,我國的語言政策研究聚焦問題探求規律、依托理論探討對策,為國家發展和事業進步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取得重要發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跨境語言等相關研究分析了語言與認同的緊密關系,對于通過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跨境語言生活管理、構建虛擬和現實空間的和諧語言生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語言與國家安全、語言學學科建設等研究聚焦國家安全中的語言問題、學科發展中的理論與現實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資政價值的學術思考。語言文字法治建設、語言服務等研究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務實視角,勾勒出融合管理、服務、建設于一體的語言治理體系的發展方向。中文國際教育、中國傳統文化外譯、部編語文教材等研究,在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縱向傳承與橫向傳播、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走進去”方面,既探討了總體方略,也提出了重點任務和關鍵舉措的建議。
面向世界看語言,透過語言看世界。2015-2016年的世界語言生活圖景紛繁復雜。英國“脫歐”引發關于英語未來的討論、網絡反恐對語言安全價值的提升、國際移民帶來的系列語言問題,成為世界媒體特別關注的語言生活現象。世界語言生活的主要特點為:促進語言文化多樣性發展,成為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努力的目標;語言服務的內涵不斷拓展,形式更加多樣,服務對象的范圍持續擴大,語言服務產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不斷提高;各國普遍重視語言與文化的國際傳播,希望籍此提升國家軟實力。日本、俄羅斯、德國、西班牙等國年度詞語的評選已形成傳統。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語言生活現象,為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參考借鑒。
目前,《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2019)》《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9)》《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2019)》《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9)》已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記者王啟慧)
轉自:央廣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