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海南就不得不提到三角梅。在海南,一年中有9個月都隨處可見各色的三角梅。
春和景明,五彩斑斕的“花花世界”在海南徐徐鋪開。2025海口三角梅花展正在海南海口瓊山區的三角梅共享農莊舉辦。三角梅是海南省的省花,花色艷麗、品種繁多。在海南獨特的氣候條件下,三角梅生長得尤為茂盛,這也吸引許多游客前來感受春日花海的魅力。
據了解,海口三角梅花展已連續舉辦六屆,已經成為游客們慕名而來的花卉盛事。
近年來,隨著海南多地“賞花游”及“花經濟”的持續升溫,鮮花成為市場上的熱門商品。在距離三角梅花展不遠處的一個花卉基地里,種植戶們近來每天都十分忙碌。
海南省海口市三角梅種植戶萬超一邊忙著成品的銷售,一邊忙著新品種的育苗。火熱的市場需求讓他決定增加2025年的種植量。
海南:探索花海里的“基因密碼” 讓花經濟“四季常開”
如今,消費市場上繁花似錦的背后,離不開鮮花培育技術的有力支持。近年來,科研機構不斷探索花海中的“基因密碼”,實現“南花北種”,讓“花經濟”能夠“四季常開”。
三角梅喜愛溫暖環境,最適生長溫度為20攝氏度—30攝氏度之間,生長溫度低于5攝氏度就會出現冷害,甚至死亡。隨著我國三角梅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對三角梅新品種的花色、形態、花期、耐低溫等多個方面的性狀表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品資所花卉中心研究員牛俊海介紹,篩選了一些低溫耐受性比較強的種質資源,進一步對它進行染色體加倍,由二倍體變成四倍體。現在,基本上能適應零下5攝氏度的短時低溫。這樣即使在長江以北秋冬季節,戶外擺花也沒有問題。
科研人員介紹,花卉的品種對于花卉產業就像芯片對于電子產業。人們賞花,可能會先看到鮮花美麗的外表,但對于從事花卉研究的科研人員來說,培育出一株滿意的花其實并不容易。
牛俊海介紹,三角梅的雜交改良平均周期會經歷5年左右,有些一次雜交改良不能達到他們的理想目標,還要對它進行進一步改良,這個周期可能要8年—10年。
除了耐低溫三角梅,近年來,中國熱科院熱帶花卉研究團隊還成功培育出石斛蘭、蝴蝶蘭、紅掌、睡蓮等花卉的新品種,并將新品種向花卉企業轉讓,成功推向了市場。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品資所花卉中心助理研究員冷青云介紹,海南是生產地,消費地主要是北京、上海、廣州一些大城市。這個品種的紅掌瓶插期只有15天到20天,他們這段時間正在做實驗,有一個品種已經到35天還沒謝。
牛俊海表示,育種沒有終點,無止盡。隨著產業的發展,社會需求不斷變化,對新品種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所以在育種方面要不斷調整方向。
海南:“賞花游”不斷升級 激活文旅市場新動能
海南以花為媒,將鮮花與旅游、美食、研學等相結合,不僅為游客們增添了游玩新趣味,也讓海南的文旅市場煥發出新生機。
愜意的午后,一群風景園林專業的高校學生們正在花海中敲打著樂器,哼唱著民謠。三角梅花展也搖身一變,成為學生們的“第二課堂”。負責人不僅給學生們介紹了三角梅的品種、特點和背后故事,還帶大家現場體驗扦插育苗、花鏡造景、修枝插花等項目,同學們在花香鳥語中學習、暢游,體會自然之美。
旅游產業一直是海南省的優勢產業。目前,海口市、三亞市、瓊海市等多地都在大力發展“花卉+全域旅游”“花卉+休閑農業”“花卉+美麗鄉村”等業態。
海南省海口市林業局局長錢軍表示,他們將發揮現有花卉和鮮切葉基地的引領作用,積極引導企業探索“賞花+鄉村游”“賞花+文化”等農旅融合新模式,延伸賞花經濟產業鏈,實現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轉化,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