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科院旱地農業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2-03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日前表示,經過多年攻關,中國農科院在全國旱地農業類型分區、旱地農業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究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梅旭榮在中國農科院旱地農業創新發展報告會上介紹說,我國旱地農業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嶺及昆侖山以北的廣大北方地區,上述地區是主要糧食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


      針對北方旱地頻旱多變環境、水土過度利用、生產穩定性下降等問題,中國農科院多年來開展技術攻關,根據作物水分供需變化規律,首次確定了抗旱適水種植的技術適宜性和作物優先序。


      他介紹說,東北風沙半干旱和半濕潤偏旱區優先序為春玉米、花生(大豆)、谷子等;西北旱塬半干旱和半濕潤偏旱區為春玉米、馬鈴薯、油菜、冬小麥等;華北丘陵半濕潤偏旱區為春玉米、谷子、馬鈴薯和雜豆等;華北平原半濕潤和半濕潤偏旱區為夏玉米、冬小麥、花生(棉花)、大豆等。


      此外,針對北方不同類型旱地農田,中國農科院通過創建不同抗旱適水種植主導技術,并研制配套技術產品實現標準化,將降水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


      “旱地農業提供了全國43%的糧食和75%以上的牛羊肉,所涉區域也是貧困常發區和生態脆弱區。”梅旭榮說,旱地農業在保障國家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防止返貧中非常重要。


      梅旭榮表示,下一步中國農科院將在旱地農業應用基礎研究、核心關鍵技術與產品和典型區域技術發展模式等方面發力,從深度節水和極限節水等方向開展旱地農業科技攻關。(記者 黃垚、于文靜)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