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中國飯碗裝更多河南糧 看“中原農谷”如何發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5-01





      近日,河南省政府印發《“中原農谷”建設方案》,河南要打造擁有千億級種業和糧食產業集群的“中原農谷”。


      為“中原農谷”建設當好創新頭雁


      河南省《“中原農谷”建設方案》提出要打造“四大中心、兩個示范區”,建設國家農業創新高地。“中原農谷”建設領導小組成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介曉磊說,“這對河南農業大學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


      介曉磊說,近年來,學校在布局鄭州、許昌、信陽、海南等科研基地基礎上,重點融入“中原農谷”建設,先后在新鄉市原陽縣建設河南農業大學國家“2011計劃”現代農業科技研究實驗基地,在新鄉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河南農業大學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試驗示范基地,目前進展順利。


      “兩個基地的建設與運行,將與我校聯合牽頭的省神農種業實驗室和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的建設有機融合起來,與我校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省部共建國家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動物免疫學國際聯合實驗室、CIMMYT-中國項目玉米聯合研究中心等國家級與國際研發平臺的運行有機融合起來,形成‘學科-學院-平臺-基地-人才-團隊-項目-成果-服務’多要素集聚耦合、良性互動、系統生長的創新生態和辦學形態。”


      介曉磊說,未來河南農業大學將更好地發揮在現代生物技術、分子育種、“種子種畜種苗種菌”研發等方面的優勢,為河南省在打造國家種業科技創新中心、躋身國家農業科技戰略科技力量上發揮好頭雁作用,為“中原農谷”建設打造農大品牌。


      搭建國際首個雞泛基因組研究平臺


      當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畜禽產品消費大國,同時也是畜產品需求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動物種業位于畜牧產業鏈的頂端,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其發達程度是一個國家養殖業實力的體現。據測算,動物品種對養殖產品產量增幅的貢獻率在40%。


      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遺傳育種崗位專家、河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康相濤坦言,我國自主品種市場占有率不高,“頂天立地”的品種少,大部分畜禽原種仍依賴于進口,其中,白羽肉雞占90%,蛋雞占60%。


      “目前,河南農業大學家禽團隊與企業共建國家、省部級科研平臺11個,保存地方特色雞種質資源23個、引進品種5個。”康相濤表示,圍繞品種特征特性、營養參數、環境調控、養殖技術等開展系統的研究,河南農業大學主持制定4項省級地方標準,建立了系統的地方雞種業產業技術體系。


      康相濤介紹,在雞育種和制種領域內,河南農業大學家禽研究團隊培育出三高青腳黃雞3號、豫粉1號蛋雞兩個國審新品種,均為農業農村部主推品種。2021年,團隊基于868只地方雞的二代測序數據,搭建了國際首個雞泛基因組研究平臺,這將為我國“十四五”規劃中的種業振興,破解種業“卡脖子”技術問題,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中國糧一定會更多用上中國“芯”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內因和各項農業先進技術的核心載體,種業已成為世界各國農業競爭的高地和戰略重點。”


      河南省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認為,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也是育種大省、繁種大省和用種大省,但還不是種業強省。


      郭天財說,建設“中原農谷”,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瞄準世界農業科技前沿,聚焦國家種業和糧食安全的重大科技需求,實施創新驅動、優勢再造戰略的重大舉措。


      “可以預見,‘中原農谷’的建設與運行,必將對實現更高水平的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為河南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奠定堅實的基礎,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郭天財說,“中國飯碗里一定能更多裝河南糧,中國糧也一定會更多用上中國‘芯’,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一定會牢牢攥在中國人自己手里。”


      組建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


      “河南是糧油作物生產大省,在保障國家糧油安全供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河南農業大學學術副校長、農學院院長王道文說,河南糧油作物,包括小麥、玉米、水稻、花生等的育種技術發展迅速,比較先進,成績顯著,培育出了許多優良品種,保障了種源的自主可控。


      他介紹,目前,河南的小麥品種已經歷了8到9次更新換代,當前大面積推廣的品種一般都具有較好的豐產穩產性狀。


      “但河南的糧油作物種業建設還有待加強,尤其是規模化經營程度和市場占有率有待提高。河南糧油作物育種技術也很有必要結合基因組學、信息科學和人工智能科學新技術,朝更精準、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向發展,盡快建立起智能分子育種體系,為種業跨越發展和糧油作物安全高效生產提供更好的品種支撐。”


      王道文說,“中原農谷”建設是促進河南省盡快發展成為世界一流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的必要措施,河南農業大學科研團隊是建設“中原農谷”的主力軍之一。按照河南省委的統一部署,河南農業大學將自主或參與“中原農谷”多個功能模塊的建設,尤其是要牽頭組建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并將其打造成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小麥科技創新高地,這將會產出具有重要科學意義的理論創新成果和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小麥新品種。


      培育一家全國十強種業企業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在6.5億畝左右,雜交種利用率98%以上,國內外大型種子企業的主營業務基本都包含了玉米雜交種子的研發與經營。近年來,隆平高科、登海集團等國內大型種業公司不斷加大玉米種業的主營業務,在玉米主產區均布局了研發中心、測試站和銷售團隊,國內市場占有率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河南農業大學學術副校長、省部共建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湯繼華坦言:“與國內大型玉米種子企業相比,河南省多數玉米種子企業存在規模相對較小、研發投入不足、生物育種技術利用較少等現象,導致新品種選育效率較低,而且多數品種市場競爭力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河南省玉米種子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中原農谷”建設方案》中明確提出,2025年種業產業化實力邁入全國第一方陣,打造小麥、玉米等優勢作物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培育一家全國十強種業企業等建設目標,為河南種業發展制定了方針,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湯繼華認為,“中原農谷”建設將有力提升河南省在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研究方面的原始創新能力,促進河南從常規育種強省向生物育種強省的轉變,將培育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保證種源自主可控,全面提升河南省種業的國際競爭力注入新動能,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品種與技術支撐。


      培育高產優質抗病等花生新品種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和經濟作物,總產量居世界首位,作為主要油料作物,花生產量占全國油料總產的50.5%,面積占全國油料播種面積的35.9%。花生消費以榨油和食用為主,分別占總產的51.6%和38.7%。河南省花生產業發展迅速,當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產區,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國1/3;同時花生經濟效益高,居全國主要農作物畝產值與效益首位。


      河南省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殷冬梅介紹,河南農業大學花生學科實現了多項科研成果從0到1的突破,比如,全球首次發布高質量四倍體花生基因組,首次揭示異源四倍體野生種的重要馴化地位,被國際花生科學與技術大會授予杰出貢獻獎,標志著河南農業大學花生基因組解析研究已進入國際前沿。


      殷冬梅認為,作為“中原農谷”建設的重要方面,花生產業發展應聚焦限制花生產業發展的關鍵育種技術及“卡脖子”技術,重點開展花生理想株型分子調控機制和花生新品種分子設計育種下花生優異種質資源創制技術等工作。尤其是基因編輯技術、花生基因工程技術、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等相結合的“花生高效分子育種技術創新體系”,創制優異花生新種質,為突破性品種培育做好技術和種質儲備;聚合高產優質等優良性狀基因,培育高產優質抗病等花生新品種,為產業源源不斷提供“金種子”。


      河南小麥、玉米、花生育種全國領先


      河南省是農業生產大省、糧食生產大省。“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示范推廣在全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中起到了核心的重要支撐作用,多年來,河南省一直是全國重要的育種、繁種、用種、供種大省。”河南農業大學種業技術創新中心主任、農學院副院長殷貴鴻介紹,目前,河南小麥、玉米、花生育種居全國領先地位,據農業農村部2020年統計,全國小麥推廣面積前10位品種河南占4個,玉米推廣面積前10位品種河南占3個,花生推廣面積前10位品種河南占5個。


      但殷貴鴻也坦言,河南育種創新與全國先進水平差距較大,種業企業科研投入不足,核心競爭力不強;種子繁育基地建設水平不高。


      殷貴鴻介紹,目前河南農業大學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啟動了試驗示范基地一期建設工程,為提升小麥科技創新能力提供了基礎條件;此外,河南農業大學自籌資金在新鄉市平原示范區完成了3000畝田間試驗用地長期租用和100畝建設用地相關審批手續,將建設成為農田成片連方、溝渠相連的高標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預計2022年7月正式開工建設。


      “中原農谷”發展定位


      “中原農谷”的發展定位,以建設國家農業創新高地為引領,聚力打造“四大中心、兩個示范區”。其中,“四大中心”為國家種業科技創新中心、現代糧食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農業對外合作交流中心;“兩個示范區”則為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智慧(數字)農業示范區。“中原農谷”將打造千億級種業和糧食產業集群。


      “中原農谷”實施“一核三區”發展戰略,總規劃面積為1476平方千米。其中“一核”206平方千米,“三區”共1270平方千米。(樊雪婧)


      轉自:大河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