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糧與穩糧——東北尋“糧”策系列談之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2-06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東北糧食主產區未雨綢繆,在種糧、運糧到銷糧等方面體現新擔當。


      東北有第一產糧大省黑龍江,有人均調出量第一的吉林,有主產省中單產數一數二的遼寧。說東北是全國糧食安全“壓艙石”并不為過。然而,東北眾多的全國產糧大縣卻不是農業強縣,經濟實力也不夠突出。個別地方糧食生產要靠財政轉移支付來維系。糧食安全擔當怎樣才可持續?


      在我國糧食十九連豐的好“豐”景下,東北地區要格外重視風險和隱憂。其一,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的東北黑土區,因長年高強度利用,退化形勢嚴峻,耕層變薄,有機質下降。其二,高耗水作物(水稻和大豆)的大面積種植加重了生產與生態的矛盾,地下水超采,東北自然濕地面積大幅縮小,糧食安全兼顧生態安全成為高難考題。其三,種糧成本高企,在諸多政策托底之下農民種糧收益空間收窄,有的農民種糧意愿不高,東北局部地區有糧食產量增長速度減緩的跡象。


      為什么短短幾十年“北糧南運”就取代了歷史上賡續已久的“南糧北運”?為什么水熱充足、一年多熟的南方地區“非農化”“非糧化”現象突出?如果僅算經濟賬,那么同樣面積的土地,種糧效益低于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更低于工商業。有人說,東北不善于調整種植結構。難道東北就不知道種植經濟作物或者發展工商業的性價比更高嗎?東北地區肩負糧食安全的重任,不能以單純追逐利益為導向。失語般沉默的背后,是堅忍、是堅毅。


      食為政首,糧穩天下。糧食安全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保障糧食安全,我們不僅要算經濟賬、眼前賬,更要算政治賬、長遠賬。南方產糧越來越少,北方糧擔日重一日,糧食生產區域不平衡的難題亟待破解。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這也是當前特別強調糧食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的一個原因。


      穩糧之本在鼓勁,讓農民靠種糧也能過上美好生活。用農民的話講,種糧能賺錢,糧食就安全。補貼種糧符合國際慣例,并非逆市場化操作。在已有保障措施基礎上,進一步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加大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包括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產糧大縣定向扶持等。在全國范圍通盤考慮耕地占補平衡,適當加大發達地區對糧食主產區的反哺力度。同時,不吝激勵,開啟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等多種工具箱,以多樣化、市場化手段保護農民種糧、政府抓糧的積極性。 (孫潛彤)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重慶今年繼續實施種糧大戶補貼政策 每畝補貼230元

      近幾年來,全市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3000萬畝以上,總產量在1000萬噸以上。據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糧油處處長白潔介紹,總體而言,重慶市糧油生產正常、儲備充足、供應穩定,糧食價格總體保持穩定。
      2020-05-05
    • 山西發放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4.8億元

      山西發放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4.8億元

      近日,從山西省財政廳傳來消息,為應對農資價格上漲對實際種糧農民增支影響,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山西省發放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4.8億元。
      2021-08-16
    • 200億元!一次性補貼給實際種糧農民!

      200億元!一次性補貼給實際種糧農民!

      上海證券報記者從財政部獲悉,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央財政近日下達資金200億元,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種糧增支影響,穩定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2022-03-15
    • 農業農村部:加快建立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

      農業農村部:加快建立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農業農村部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0893號建議的答復時稱,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促進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發展。
      2022-07-1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