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夏糧生產的最新消息。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第一季,其中超過90%是小麥,當前,我國西南麥區小麥收獲正集中展開,而在北方冬小麥主產區河北,小麥也進入生長關鍵期。目前生產情況如何?來看記者的實地探訪。
在河北省寧晉縣,種糧大戶李寧輝的8000畝小麥已經進入灌漿后期,這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最后關口。由于近期當地日照強、天氣干燥,他正在當地農技人員指導下抓緊增施葉面肥,防止小麥葉片早衰。
除了強化田間管理,當地還大力推廣淺埋滴灌、配方施肥等技術,而李寧輝選用的抗倒伏能力強、抗寒性好的高產品種也為今年小麥增產增加了底氣。
在河北省趙縣千畝高產優質小麥示范基地,由于創新了多項小麥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田間配套技術落實到位,如果加上后期的玉米種植,每畝有望實現“噸半糧”。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劉錄祥稱:“這塊地目測小麥畝產可以達到700公斤以上,關鍵因素是品種要選對、配套技術要跟上。目前來看,河北省3000多萬畝小麥整體表現不錯,應該說已經具備了非常好的豐收基礎。”
山東臨邑:病蟲害防控和增產技術落實到位 小麥豐收有基礎
除了河北,我國黃淮海小麥主產區還包括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目前,各地結合小麥赤霉病等病蟲防控,做好小麥生長關鍵期的管理,同時強化增產技術支撐,夯實小麥豐收基礎。
在山東德州臨邑縣,80多萬畝冬小麥進入灌漿期。德平鎮大楊家村種植戶郭宗軍正在進行小麥“一噴三防”作業,霧狀農藥均勻噴灑在綠油油的麥田里,可以及時防病蟲、防早衰、防“干熱風”,力促小麥穩產增產。
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農技人員吳磊稱:“高效快捷做好‘一噴三防’工作,對‘干熱風’、病蟲害等及時防治,努力達到防病、防蟲、增粒重的多重效果。”
據介紹,今年臨邑縣投入1000萬元實施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同時主推小麥旋松耕層優化技術、配方精準施肥等8項農業技術,強化增產技術支撐。
農發行安排1100億元信貸資金支持夏糧收購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5月18日公布,今年先期安排1100億元信貸資金支持夏糧收購,全力保障糧食政策性收儲資金供應,支持糧食貿易企業、加工企業等多元收購主體開展市場化收購。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