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蜂”景,蜜香飄海外!蜂產品外貿版圖擴大出口強勁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20





      我國養蜂歷史悠久,蜂群數量和蜂農數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眼下,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南方多地的蜂農也迎來了生產旺季。


      中午12時30分,江蘇鹽城的一片油菜花田里升起了炊煙。在這座可移動的鐵皮房里,蜂農奚巧女正在準備一家人的午餐。


      奚巧女的家在3公里以外,為了放蜂采蜜,她和老伴住到了野外。這兩天孫子、孫女來看望他們,難得一家人團聚,她的午飯也準備得更豐盛些。


      奚巧女和丈夫陳忠林養了200多箱蜜蜂,一年四季,他們在不同的花期里追花逐蜜。3月底,在家鄉江蘇采集油菜花蜜,5月初,又要前往山東采集槐花蜜,然后再一路向北前往吉林、內蒙古等地。到了冬季又要回到南方整理蜂箱,為來年春天做準備。


      江蘇鹽城蜂農陳忠林養蜂已經40多年,他說盡管因為工作和家人聚少離多,但是近些年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讓他們常年轉場的生活也不再那么辛苦了。


      每天下午是陳忠林一家搖蜜的時間,他說在天氣晴好的日子,一箱蜜蜂每兩天可以產10斤蜂蜜。近些年,他與蜂蜜企業簽了訂單,每到一處蜂場采集蜂蜜后,都會有企業開車前去收購,比以前方便多了。和蜜蜂打了大半輩子交道,陳忠林早已找到了職業樂趣。


      “智能+定點” 新一代蜂農養蜂模式進化升級


      記者從中國養蜂學會了解到,我國現有蜂農約40萬人,50歲以上的蜂農占一半以上。他們通常采用像陳忠林一家這種傳統的養蜂方式,需要常年流動轉場。不過現如今,新一代的養蜂人,已經開始把新的科技手段應用到養蜂行業上,實現了降本增效。


      在北京密云的一處養蜂基地,記者見到了40歲的劉金良。他的合作社共有3000多箱蜜蜂,人員不到10人。與傳統養蜂人不同的是,他的手上多了一個養蜂工具——手機。


      北京市密云區某養蜂合作社社長劉金良介紹,感應探頭可以監測蜂箱里面的溫度、濕度,在手機上都可以顯示。


      通過蜂巢內安裝的傳感器和攝像頭,劉金良就能看到蜜蜂進出蜂巢的活動情況,對蜜蜂的繁殖、生產做出分析。


      除了智能蜂箱,在這個養蜂場,還有區別于傳統蜂箱的多箱體蜂箱,這種養蜂方法是產能提高的關鍵。


      區別于傳統的轉場式養蜂模式,劉金良他們還采用了定點養蜂模式,合作社在一個花期內只取一次蜂蜜。新技術的使用,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業內專家介紹,隨著養蜂生產模式的優化升級,養蜂行業正在逐步擺脫對高強度體力勞動的依賴。


      中國蜜香飄海外 蜂產品出口量逐年攀升


      我國是全球蜂蜜出口第一大國,近年來,蜂蜜出口量呈現出持續增長的強勁態勢。隨著生產旺季的到來,蜂蜜出口企業的經營情況如何?


      江蘇鹽城的這家食品企業的倉庫里,一桶桶蜂蜜擺放整齊,正等待近期發往日本。負責人介紹,這兩年,企業主動出擊,不斷參加各類展會。同時,專注研發針對不同國家消費者口味的產品,2024年成功獲得了中國首批對歐盟出口蜂蜜產品生產企業準入資質,外貿版圖不斷擴大。


      江蘇鹽城某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華介紹,每個國家老百姓吃的蜂蜜口味不同,日本是百花蜜,沙特是棗花蜜。2024年,沙特做了200多噸,2025年拓展了日本市場,現在已經完成訂單300多噸。


      另一家做蜂蜜出口的企業,在5年多的時間里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憑借優質蜜源和生產工藝,企業僅2024年就新增了4個出口目的地國家。


      目前,這家企業的外貿份額占比已經增長到了70%。為此,企業2025年更新了生產設備,增加了產線。


      中國蜂產品協會的統計顯示,中國蜂蜜、蜂王漿、蜂蠟等產品出口量均位居世界首位,出口目的地涉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蜂產品協會會長楊榮介紹,近幾年,我國蜂產品出口數量一直在穩步提升。2024年,我國蜂產品出口總量18.36萬噸,同比增長11.71%。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