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麻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種植物資源,又被稱為“高原人參果”。這段時間,是青海蕨麻成熟的季節,位于祁連山下的青海門源回族自治縣,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的高原蕨麻采挖季。
在海拔2866米的青海門源回族自治縣,遠處是連綿起伏的祁連山脈,幾十名農民正在地里采挖蕨麻。蕨麻像珍珠項鏈一樣成串生長,顏色呈淡褐色,每顆長度在2—3厘米。別看這蕨麻只有拇指大小,里面的營養成分可不容小覷,它也是青藏高原中極富特色和營養的珍稀資源植物。
蕨麻學名“鵝絨委陵菜”,主產青海,是西北高寒草原的特產。目前,門源縣蕨麻的野生與人工種植面積超1400畝,年產量近300噸,市場價穩定在每斤30元左右,年產值突破1300萬元。如今,當地已經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聯動模式,年帶動就業5.4萬人次,人均增收3600元。
目前,當地正借助科技手段,構建精深加工體系,蕨麻啤酒、蕨麻紅茶、蕨麻果酥等更多精深加工產品正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云南陸良:春耕春管精準發力 冬馬鈴薯長勢正旺
在云南省陸良縣,這段時間10萬畝冬馬鈴薯長勢正旺,進入塊莖膨大的關鍵期,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冬馬鈴薯豐產豐收“保駕護航”。
在陸良縣小百戶鎮普樂村的千畝冬馬鈴薯種植核心區,技術人員仔細查看馬鈴薯塊莖膨大、病蟲害等情況,并針對冬馬鈴薯中后期易犯的病蟲害給出防治建議。
作為馬鈴薯產出大縣,陸良縣不斷在品種、技術上下功夫,并集成示范推廣高壟雙行、雙滴帶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等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推動馬鈴薯增產增收。此外,針對馬鈴薯中后期用水需求,小百戶鎮以村組為單元,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泵站、溝渠、田間管網等配套設施,強化水源調度,實行統一集中供水。據了解,陸良縣現有冬馬鈴薯10.13萬畝,5月初將迎來采收,預計產量超過20萬噸。
湖北洪湖:智能設備助力蓮藕種植 為產業注入新活力
陽光和煦,春風正好,在湖北洪湖市,近20萬畝的荷塘與藕田波光蕩漾,藕農們搶抓農時,忙著育苗、栽種,各種智能化、數字化設備的助力也為蓮藕產業注入新活力。
一大早,在洪湖市萬全鎮的一處蓮藕種植基地,負責人劉小華正通過手機上的“AI 數字化管家”查看蓮藕種植情況。屏幕上,實時溫度、水質情況、水位等數據一目了然,依據這些數據,他來到藕田邊,為幾天前移栽的藕苗田灌水、施肥。
據了解,為了讓種植戶更加高效、精準使用智能化設備,洪湖市組織相關項目工作人員前往種植戶家中,根據現場農田實際情況,制定使用方案,為蓮藕種植提質增效做好保障。
據了解,洪湖市蓮藕年產量可達30萬噸,當地正著力打造青泥巴藕、蓮汁飲品、藕粉等地域名片,助力鄉村振興。
江蘇連云港:曬鹽春忙時 繪就多彩生產畫卷
近日,江蘇連云港沿海地區的鹽田迎來忙碌季,鹽池染上了繽紛的色彩。
在連云港市灌西鹽場,1.5萬畝鹽田迎來春季扒鹽高峰期。陽光灑落,銀白鹽田如鏡如畫,潔白如雪的鹽粒鋪滿鹽田,陽光下泛著晶瑩的光澤。鹽工們趁著晴好天氣,駕駛機械設備穿梭其間。隨著氣溫的變化和陽光的照射,鹽田中的水分不斷蒸發。空中俯瞰,不同濃度的鹵水顯示出不同的顏色,一個個矩形鹽池仿佛是大自然的調色盤。
通過濃縮制鹵、蒸發結晶等工序,海水經過幾個月的曬制后就能變為原鹽,再經過精加工,就生產出了食鹽。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