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已過,2024年秋糧收購完成。接下來,我國小麥、油菜籽將從南向北陸續收獲,新一季夏糧即將上市。這幾天,各地氣溫日漸升高。為保障夏糧穩產增收,山東棗莊組織種植戶開展“一噴三防”作業,全力以赴應對病蟲害影響。
這兩天,在山東棗莊薛城區周營鎮,青翠欲滴的小麥如同綠色的絨毯鋪滿大地。在麥田上空,植保無人機正在執行噴灑任務。
據了解,開展“一噴三防”是促進小麥穩產增產的一項關鍵技術。通過一次噴藥作業可實現防病治蟲、防干熱風、防早衰等多重效果,最終達到增加小麥千粒重的目的。
目前,棗莊市214萬畝小麥已經進入灌漿期,各級農業部門正在組織開展“一噴三防”工作,為小麥穩產增產奠定堅實基礎。
安徽東至:搶抓農時 12萬畝冬小麥開鐮收割
眼下,安徽池州市東至縣的12萬畝冬小麥陸續成熟,當地農戶搶抓農時,開鐮收割。
在東至縣堯渡鎮的千畝麥田里,金色麥浪隨風起伏。農戶們正利用當前的晴好天氣,組織農機開展收割工作。伴隨著機械轟鳴,飽滿的麥穗被快速卷入收割機倉,脫粒、除雜、裝車等工序一氣呵成。
為保障小麥及時收割、不誤農時,東至縣農業部門提前布局“三夏”生產,推廣選用抗病高產的小麥品種,優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此外,當地還組織了12支農機服務隊開展跨區調度,建立農機應急調配機制,保障搶收需求。
江西:早稻進入分蘗期 科技助力田間管理
近段時間,江西省的早稻也陸續進入了分蘗期,各地加大科技裝備調度運用,做好田間管理,力促早稻穩產。
在撫州市臨川區溫泉鎮的千畝早稻示范基地,這里的種糧大戶正在使用多光譜無人機為早稻追施分蘗肥。這種無人機不僅能通過手機編程精準制定作業路線,還能識別苗情長勢,進行精準追肥。
據了解,當地建設了覆蓋5萬多畝的水稻智能監測系統,通過對田間土壤墑情、苗情、蟲情等數據實時監測,幫助農戶做好水稻田間管理。像這樣的田間監測點,江西省已經建立199個,通過植保部門統一調查,測報數據可以與農戶聯動共享,統防統治。
四川遂寧:智能農機進田間 科技助力水稻育秧插秧
這幾天,四川省遂寧市85萬多畝水稻陸續進入插秧關鍵期。當地積極推廣智能農機裝備,以北斗導航、智能育秧等技術賦能現代農業,為全年糧食豐產夯實基礎。
在遂寧市安居區三家鎮蘆城村,一臺搭載著北斗衛星導航的智能插秧機在水稻田間穿梭,嫩綠的秧苗通過傳送帶,精準插入水田中,以更高效率、更高精度完成既定的插秧工作,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負擔。
在提升插秧效率的同時,當地還通過智能育秧技術為秧苗生長保駕護航。在三家鎮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里,上萬盤秧苗在循環運動式育苗設備中坐上“電梯”,精準接受光照、溫控和水肥供給。相較傳統育秧模式,智能化育秧的培育周期將縮短60%,僅需16天便可達到移栽標準。
近年來,當地持續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率已達92%。今年,全市計劃種植水稻面積超85萬畝,目前插秧進度近6成,預計五月下旬完成全部水稻栽插工作。
重慶秀山:推廣“缽苗育秧” 助力水稻生產提質增效
近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大部分農田正在進行水稻育秧播種作業。當地通過大力推廣水稻“缽苗育秧”新技術,助力水稻生產提質增效,計劃種植水稻27.9萬畝。
在秀山縣一家農業專業合作社育秧車間,全自動水稻“缽苗育秧”生產線正高效運轉,經過填土、播種、覆土等程序后,一個個育秧盤從流水線上送出來。另一邊,村民將生產線上育好的秧盤及時擺放到秧田內,為培育壯苗做好準備。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勢平坦,水源充沛,水稻種植面積在27萬畝以上,產量達13萬噸以上。近年來,當地積極推廣水稻“缽苗育秧”技術,通過缽盤播種培養秧苗,推動水稻育苗專業化、集中化、規模化生產,提高糧食產量。
此外,當地部分農業專業合作社還將育好的缽盤擺放在硬化的水泥地面上,嘗試水稻育秧旱地生長模式。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