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崖門鎮定位為“深江經濟合作區主戰場”,要求其承接深圳、東莞產業轉移,發展高端海工裝備和節能環保產業。同時,廣東省《鄉村綠化用地規劃設計指引》為崖門鎮整合土地資源、打造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帶提供政策依據。而在粵港澳大灣區鄉村振興的浪潮中,江門市新會區互惠互盈采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會互惠互盈)以其創新的新媒體助農模式、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扎實的項目成果,成為推動崖門農產品走向全國乃至全球的領軍企業。
一、新媒體+電商雙輪驅動,新會區互惠互盈助推農產品爆款
據了解,新會互惠互盈以“流量矩陣”為核心,構建了覆蓋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的鄉村振興IP矩陣。旗下“鄉遇崖門”,“東哥鄉遇”等10個KOL賬號總粉絲數超百萬,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破百萬,全網累計播放量達3000萬人次。通過精準的內容策劃和算法運營,新會互惠互盈成功將崖門特色農產品轉化為“流量密碼”。
典型案例:
1、甜水蘿卜:通過創意短視頻策劃,單價從1元/斤提升至2.5元/斤,年銷售額突破300萬元;
2、黃皮滯銷解困:短視頻助力農戶潘大姐15天售出15噸黃皮,并開發黃皮干等衍生品;
3、跨省陳皮銷售:借助流量裂變,實現近500斤鮮果兩天售罄,解決滯銷難題。
新會互惠互盈還通過“零門檻合作”模式,聯合本地酒樓、包裝企業及吉滿堂茶廠等聯營機構,打通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最后一公里”,形成“農戶+企業+平臺”的可持續生態。
二、構建“四維聯動”模式,新會互惠互盈農產品供應模式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據悉,新會互惠互盈創新提出“高校+政府+企業+農戶”四維聯動機制,整合多方資源推動產業升級:
1、校企合作:與華商、華立學院共建電商實踐基地,孵化直播團隊,培養實戰型人才;
2、政企協作:深度參與崖門鎮文旅規劃,聯合打造“硒游記”“甜水蘿卜節”等節慶活動,2024年帶動旅游人次增長40%;
3、農戶賦能:通過“零售+團采+商戶推廣”模式,合作農戶數及商戶規模行業領先,覆蓋陳皮、柑橘、番石榴等20余種特色產品。
據了解,目前新會互惠互盈農產品供應模式已累計開發特色農產品12類,包括富硒陳皮、甜水蘿卜、硒泉水魚等;廣漢陳皮館單日最高客流破千,陳皮類產品年銷售額超千萬元,多種數據足以印證新會互惠互盈的實力。
三、文化賦能+品質保障,新會互惠互盈樹立助農新典范
作為新會陳皮產業鏈黨委黨校講師單位及“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新會互惠互盈不僅注重商業價值,更強調文化傳承與社會責任:
1、文化傳承:廣漢陳皮館以“南宋米氏制皮救太后”的歷史故事為內核,結合現代工藝推出“工藝傳承”“時光窖藏”等系列產品,硒含量達0.96μg/100g,遠超國家標準;
2、公益助農:通過“潘大姐黃皮”“馮氏珍禽”等案例,累計幫助超50戶農戶增收,獲央媒多次報道;
3、行業引領:率先探索“新媒體+實體+供應鏈”三位一體模式,成為新會首個實現農產品年銷售額破千萬的助農企業,后續將在新會崖門農產品批發中繼續發揮余熱。
結語:崖門農產品營銷新模式,新會互惠互盈將會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領航者”
從流量運營到資源整合,從品牌孵化到公益助農,新會互惠互盈以“讓世界看見崖門味道”為使命,持續為新會崖門農產品注入新活力。其創新的商業模式、扎實的項目成果及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僅贏得了市場的認可,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崖門農產品發展模式”。因此,在崖門農產品營銷與助農的賽道上,江門市新會區互惠互盈采購有限公司已到達第一梯隊,未來將繼續領跑鄉村振興新征程!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