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科院研發人員讓玉米“下腳料”變廢為寶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2-06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該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谷物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圍繞玉米淀粉加工副產物——玉米黃粉的高值化利用和功能肽產業化的技術難題,歷經多年攻關,形成6項關鍵技術——用這種玉米“下腳料”制作出可食用指甲油、可食用保鮮膜、醒酒肽等系列產品;解決了玉米粉加工性差、不易成型等難題,開發成功純玉米粉主食、飲料、焙烤制品、玉米啤酒等全新營養食品。


      團隊玉米項目首席、中國農科院加工所王鋒研究員表示,玉米是全球第一大谷物,也是我國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居第一的糧食作物,2017年全國總產量達到2.16億噸;玉米營養豐富,堪稱“五谷之王”,為食品、飼料和工業原料兼用作物。據他介紹,2017年,國內淀粉產量2720萬噸,其中玉米淀粉產量為2595萬噸;而玉米除了含70%淀粉,還有25%左右黃粉;后者作為淀粉加工副產物,此前主要用作飼料,產品附加值低。


      實現玉米黃粉高值化利用,涉及高通量梯度洗脫定向分離玉米黃素和玉米醇溶蛋白技術、蛋白質改性技術、超高壓—酶解協同處理技術、自組裝凝膠成膜技術、風味掩蔽技術、雙級酶解調控技術等。王鋒解釋說,其核心就是從玉米黃粉中耦合分離到玉米黃素和蛋白質,再把獲得的醇溶蛋白經過溫度、壓力和酶處理,改善其加工性能,制造出目標產品。制作出的可食用指甲油、可食用保鮮膜等,不溶于水和酒精,卻能溶于含水酒精,其表面質地結實、有光澤、抗磨損、抗油脂等,也能高度抗微生物侵襲。按此技術路線,未來可望開發出可食用口紅、可食用面膜等日化用品。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發改委:繼續深化玉米等收儲制度改革

      據中國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2017年國家將堅持市場定價、價補分離、主體多元的改革方向,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繼續實施和完善玉米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同時調整大豆目標價格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
      2017-03-24
    • 玉米收購:從一家獨唱到多元主體大合唱

      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一年來,特別是經過改革后第一個收儲季的實踐檢驗,玉米市場出現一些可喜的現象。市場價格機制開始恢復,玉米產業活力增強,多元市場主體成為玉米收購的主力軍,保障了玉米收購進度。
      2017-03-28
    • 農業部上調2016、2017年度玉米和大豆進口預估量

      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發布“4月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上調2016 17年度玉米進口量預估至100萬噸,較上月預測數調增20萬噸,主要原因是東北部分玉米加工企業開工率偏高,價格較低的烏克蘭玉米進口增加
      2017-04-12
    • 玉米價格大漲 飼料企業急尋東北糧

      近日,國內多地出現玉米價格上漲行情。由于市場優質玉米供應偏緊,使得東北、華北及港口地區玉米價格上漲10-40元 噸;南方銷區玉米到站價上漲幅度較大,為30-60元 噸。6月27日,吉林省2017年第一次省儲輪換競價銷售玉米2 59...
      2017-07-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