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貴州省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斷完善農村生產關系,持續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2017年,貴州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13.86億元,是1978年的123.3倍。農業增加值在全國排位提升到第15位,躋身中等農業省份。
12月27日,以“村變·改天換地再相會,數鄉村最‘蝶變’”為主題的“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貴州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在貴陽舉行,記者發布會上獲悉上述消息。
從家庭聯產承包、“兩權分離”到“三權分置”、“三變”改革,從“皇糧國稅”到農村稅費、實行農業補貼,從“以糧為綱”到農村產業革命的農業結構調整,從刀耕火種、肩挑牛犁到現代山地農業,從“交通基本靠走”到村村通、組組通,從城鄉分治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肖榮軍表示,改革開放40周年來,貴州鄉村發生最美“蝶變”,呈現出生產能力明顯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業支撐保障不斷加強,農民生活水平實現新跨越,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成效顯著的特點。
統計數據顯示,1978年到2017年,貴州省農民收入由109.3元增加到8869元,增加了8759.7元,增長80.1倍;同時,貴州農村教育事業全面推進,鄉鎮衛生事業發展迅速,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化事業穩步推進。2017年,貴州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70.94億元,保障人數260萬人,村衛生室覆蓋率和開展合作醫療的村覆蓋率達100%。
“核桃壩幾大灣、十年就有九年干、頓頓紅苕包谷飯、吃水要翻幾匹山”是核桃壩村七十年代以前的貧困面貌,而今,核桃壩村扭住茶葉產業這棵“搖錢樹”,以茶聞名,以茶興旅。湄潭縣湄江鎮核桃壩村支書陳廷明告訴記者,如今的核桃壩村有老年公寓、百茶廣場、垂釣競技場、觀光亭、接待中心等公共設施,既保住了綠水青山,又收獲了金山銀山。
地處中國西南腹地的貴州,境內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中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面對復雜的自然條件,貴州民眾不等不靠,發揮首創精神,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書寫了農村改革發展新篇章。關嶺縣頂云公社“定產到戶”改革實踐,把生產經營權自主權交給農民。之后推行的“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四在農家·美麗鄉村”、農村“三變”改革、“塘約經驗”、“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等,在改變中突破、在打破中創新,破題農業農村發展瓶頸,增強了貴州農村發展新動能。
肖榮軍說,40年來,貴州省始終堅持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堅持改革創新驅動、堅持市場化取向,農村改革積累了很多經驗。(劉俊婷)
轉自:農博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