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際油價較上年上漲,市場朝著再平衡方向發展,但全球石油庫存仍顯著高于5年平均,市場平衡較脆弱。預計2018年布倫特原油年均價為60美元/桶至65美元/桶,波動范圍為50美元/桶至75美元/桶。
2017年,國際油價呈現“V”型走勢,年均價較上年提高,布倫特原油期貨年均價為54.74美元/桶,同比提升9.61美元/桶,漲幅達21.3%,全年油價最高67.02美元/桶,最低44.82美元/桶。WTI原油期貨年均價為50.85美元/桶,同比提升7.39美元/桶,漲幅達17.0%,全年油價最高60.42美元/桶,最低42.53美元/桶。
2017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速提高,盡管美國和減產豁免國利比亞、尼日利亞原油產量大幅提升,但歐佩克和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減產執行情況較好,世界石油市場供需基本面總體好轉,由2016年的供應過剩70萬桶/日轉為供小于求30萬桶/日,為4年來首次,國際油價較上年上漲,市場朝著再平衡方向發展,但全球石油庫存仍顯著高于5年平均,市場平衡仍較脆弱。
2018年,歐佩克減產與美國增產將繼續角力,并決定國際油價整體水平。與此同時,世界石油需求尤其是中國經濟和石油需求前景、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經濟和美元走勢,以及中東地緣政治局勢等均將對國際油價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全球經濟增速提高,石油需求溫和增長。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較2017年將有所提高,但能效提高、替代能源發展、國際油價回升等因素將限制石油需求增長,預計2018年世界石油需求將溫和增長,繼續為石油市場再平衡貢獻積極力量,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新興經濟體仍將是需求增長的主要來源。
產油國將繼續維持限產策略,促進市場再平衡。2017年,歐佩克減產協議履約率創歷史最高,遠超此前市場預期。作為歐佩克的領軍國家,沙特超額減產20%,減產量占歐佩克減產總量的一半。盡管產油國原油產量減少,但受益于油價上漲,2017年大多數歐佩克成員國石油收入實現增長,減產提價符合產油國經濟利益,是減產協議能較好執行的本質原因。
2017年11月底,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組成的“減產聯盟”決定將聯合減產延長至2018年年底,同時將利比亞和尼日利亞納入協議。預計2018年以歐佩克為首的產油國將繼續維持“限產保價”策略,促進石油市場再平衡。不過,隨著油價水平回升及減產時限延長,部分產油國能否繼續較好執行減產還有待觀察。值得注意的是,歐佩克產量政策的主導者沙特正面臨權力更迭,未來沙特經濟外交政策及沙特阿美IPO等因素對油價的影響或將加大。沙特王儲旨在通過國內經濟轉型削減對石油出口的依賴,若他下定決心強勢推進經濟改革,并在2018年年底前進行沙特阿美的IPO,則沙特仍需將油價維持在較高水平。
非歐佩克石油產量進一步提高,制約市場基本面改善程度。2018年,以俄羅斯為首的減產10國將繼續參與減產,但總體而言,美國頁巖油以及加拿大、巴西和哈薩克斯坦等國長周期項目進一步增產影響,2018年非歐佩克石油供應將連續第二年增長,同比增量將超出2017年的兩倍,從而制約市場基本面改善。
美國原油產量增長仍是油價回升的重要阻礙。美國頁巖油生產靈活性較強,隨著石油市場形勢和公司策略的變化能很快進行相應調節,具有一定變數。一方面,2017年下半年鉆井數增長、石油生產商套期保值數量增加、北美石油生產商“回歸本土”著力于致密油區帶開發、資本支出持續增長等將支撐致密油產量持續增長;另一方面,二疊盆地勘探開發的熱度已經造成服務成本的上漲、小型的生產商在鉆機租用和尋找服務商方面出現困難、因借貸成本上漲(要求回報率25%至30%)生產商更注重現金流增長而非產量增長、非核心區域的開發帶來成本上升和產量下降等問題,都將對致密油產量增長產生不利影響。綜合判斷,預計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將進一步增長,增量高于2017年,繼續成為油價回升的重要阻礙。
世界石油市場進一步尋求再平衡。2018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量與非歐佩克國家石油供應增量基本相當,市場供需格局主要取決于沙特和俄羅斯牽頭的聯合減產政策實施效果。據測算,2018年世界石油市場對歐佩克原油產量的需求將為3260萬桶/日左右,高于該組織2017年3240萬桶/日的平均產量。如果2018年利比亞、尼日利亞原油產量分別保持在2017年最高水平100萬桶/日和180萬桶/日,同時歐佩克其他產油國減產執行率達100%,則歐佩克原油產量將為3275萬桶/日,略高于市場對其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中東局勢動蕩加劇,同時盡管利比亞、尼日利亞局勢暫穩,但產量下行風險仍較大,委內瑞拉產量也面臨進一步下行壓力,因此只要歐佩克主要產油大國能繼續帶頭執行好減產,則2018年石油市場仍將處于供需大致平衡的局面,并有望繼續出現一定供應缺口,從而帶動石油庫存進一步回落。
美國加息和稅改支撐美元走強,對油價構成一定影響。2017年大部分時間,美元與WTI油價均呈正相關走勢,對油價的影響延續弱勢。目前美國正處在貨幣政策收縮階段,美聯儲不僅逐步加息,還開啟了縮減債券資產規模的計劃。預計美聯儲縮表進程將歷時3年以上,縮表力度將漸進加大,對美元流動性的影響也將逐漸加大,在短中期對油價形成利空影響,然而另一方面,世界其他國家貨幣政策寬松空間有限,甚至也有緊縮計劃,美元大幅升值受限,對油價的壓制作用也將有限。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美國稅改落地之后,有望進一步促進美元回流,刺激美國經濟,也將對美元構成一定支撐。
地緣政治因素仍將對油價走勢產生重要影響。隨著石油市場基本面的收緊,2017年地緣政治風險對油價的影響再度抬頭,沙特等國與卡塔爾斷交、伊拉克庫爾德公投、美國伊朗緊張關系升級、沙特政局變動、利比亞輸油管道爆炸等因素均對國際油價短期走勢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總體上看,在未造成明顯石油供應中斷之前,地緣政治因素只是加大了油價的短期波動幅度,基本面仍是油價走勢的主導。當前全球地緣政治因素復雜、事件多發,2018年美伊關系、朝核問題以及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后巴以問題和中東局勢都有較大不確定性。此外,沙特與伊朗關系,伊拉克庫爾德局勢,利比亞、尼日利亞和委內瑞拉等主要產油國局勢,歐佩克內部團結等均將對國際石油市場及油價走勢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對階段性油價構成重要支撐。
綜合判斷,基準情景下,預計2018年布倫特原油年均價為60美元/桶至65美元/桶,波動范圍為50美元/桶至75美元/桶。如果世界經濟超預期復蘇、美國原油生產由盛轉衰、伊朗石油出口重新遭遇制裁、資源國動蕩加劇引發供應中斷頻發,則全年油價水平可能進一步提升;如果歐佩克等主要產油國減產執行率變差、美國原油生產維持強勢、全球經濟復蘇轉緩,則全年油價水平將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霍麗君、王婧 為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經濟師。陳蕊 為該所主任工程師)
轉自: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