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核電“走出去”具備技術和建造優勢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4-01





      日前,福建省漳州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福建漳州核電廠1、2號機組建造階段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告》透露, 漳州核電1號機組計劃于今年6月30日核島澆注第一罐混凝土。這一消息意味著,自2015年底以來,國內核電有望按下“重啟鍵”。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認為,雖然目前我國核電并未進入審批密集期,但今年重啟形勢很好。“2018年,我國用電量增長8%,表明電力過剩相對減少了,現在重啟核電,完全有可能。”他表示,由于核電工期較長,如果電力能夠達到每年8%的增長,中國目前的過剩電力有可能很快就被消化,核電今年有望重啟。


      近兩年來,國際核電市場也歷經了新一輪回暖、釋放。公開信息顯示,沙特政府計劃開始國內首個核電站建設,并于2027年實現商業化運營,目前已收到來自中、法、美、韓及俄羅斯關于兩座核反應堆的競標書;保加利亞也將啟動核電新一輪招標,并曾宣布解凍2012年叫停的貝勒尼核電廠;美、法、俄等國致力于新興核燃料技術,以及啟動多功能快中子源項目等等。


      面對國家市場逐步回暖,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機遇在哪里?


      中核集團總經理顧軍近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核電“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優勢及競爭力。“中核集團已經出口了六臺核電機組,其中四臺已經發電,兩臺在建設中。在建的兩臺采用的是華龍一號技術。”他透露,目前中核集團國內外在建的四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全部按計劃進行,是全球唯一按照進度計劃建設的三代壓水堆核電項目。在此基礎上,中核集團已具備了向國際市場輸出技術的能力,包括建設能力和其他競爭力。在沙特、保加利亞和其他國家,已經在進行華龍技術的推介。


      “我們的技術、核電建設、造價都是具有競爭力的。”顧軍表示。


      林伯強認為,經濟性是目前中國核電最核心的問題。“只有提供有技術、有經濟性優勢的產品,加之‘一帶一路’國家的參與支持,我國核電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發揮最大優勢。”他分析,核電本身涉及方面多,由于其本身是資本密集型產品,涉及到政策、安全、公眾接受等問題,所以國際市場一直不夠平穩。“核電最終發電才能盈利,但由于三代核電對我國而言是新技術,很多問題只能慢慢來,在推進建設的過程中去發現并解決。”(實習記者 楊曉冉)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核電企業積極開拓金磚國家市場

      第九屆金磚國家峰會5日在廈門閉幕,中國最大、全球第五大核電運營商—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表示將積極開拓金磚國家市場,并在核電、鈾資源開發、非動力核技術等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
      2017-09-07

    熱點視頻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國人民銀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國人民銀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