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建議南方城市供暖 可采取“一城一策”模式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發布《南方百城供暖市場:模式、潛力與影響》報告。報告建議,在南方供暖市場推廣模式方面,應采取“一城一策”,以各城市自身經濟水平、資源稟賦等為依據,因地制宜...
      2020-11-16
    • 三問新能源車安全:如何將“自燃”從電動汽車字典里抹掉

      三問新能源車安全:如何將“自燃”從電動汽車字典里抹掉

      11月7日,重慶理想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要求,自即日起,召回共計10469輛的理想ONE電動車的消息引發業內對新能源車產品質量的關注。
      2020-11-15
    • 歐佩克產油國擬延長減產期

      歐佩克產油國擬延長減產期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11日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程度甚于預期。受此影響,主要產油國發出了延長減產計劃至2021年的信號。
      2020-11-13
    • “火風光儲制研”一體化項目在內蒙古開工

      總投資達137 5億元的“火風光儲制研”一體化示范項目9日在內蒙古通遼市正式開工建設。據介紹,該項目是國內首個現代能源“火風光儲制研”一體化示范項目,規劃在通遼市開魯縣、奈曼旗、科爾沁左翼中旗、扎魯特旗建設風電和光伏項目
      2020-11-13
    • 10月全國進口煤炭1372.6萬噸 同比下降46.56%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10月份進口煤炭1372 6萬噸,較去年同期的2568 5萬噸減少1195 9萬噸,下降46 56%。
      2020-11-13
    • 原油期貨推動國際油氣貿易新發展

      原油期貨推動國際油氣貿易新發展

      近日,在第三屆進博會期間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石油貿易大會上,上期所總經理王鳳海表示,市場規模和流動性的穩步擴大為原油期貨市場的功能發揮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面對今年國際油價的大幅波動,國內外能源企業積極運用上海原油...
      2020-11-12
    • 高需求支持 鋼鐵煤炭表現強勢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收盤,內盤期貨普遍收漲。原油、化工、油脂領漲,原油、低硫燃油漲幅均達到3%;焦煤漲3%,焦炭跌1%。業內人士指出,國內去產能政策導致近期市場供需偏緊,加上海外下游成材價格的繼續上行,為“黑...
      2020-11-12
    • 風電將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

      風電將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

      近期,全球400余家風能企業一致通過的《風能北京宣言》提出,“十四五”規劃中,須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于6000萬千瓦,到2...
      2020-11-11
    • “歐佩克+”深化減產已成定局?

      近日,俄羅斯表態對于“延長現階段770萬桶 日減產量”持開放態度,歐佩克則提出希望進一步加大減產力度。業界預期,“歐佩克+”減產聯盟深化減產似乎已成定局。
      2020-11-11
    • 煤炭:不放開進口的情況下 如何保供穩價?

      今年最后兩個月,不大量進口,依靠國內四大煤企、三大運煤鐵路、七大運煤港口,加之部分進口煤,以及浩吉線,能夠滿足下游用煤需求,遏制煤價過快上漲。
      2020-11-11
    • 港口煤價易漲難跌 沿海電廠抓緊搶煤

      港口煤價易漲難跌 沿海電廠抓緊搶煤

      雖然內蒙古地區煤炭產量在逐步增加,但考慮到11月中旬,華北等多地將展開集中供暖,電廠耗煤量將會攀升。而華東、華中地區氣溫下降后,在水力發電減弱的情況下,火電負荷提高,對動力煤的采購需求也將增加。
      2020-11-10
    • 大慶油田天然氣日銷量首破千萬方

      大慶油田開發系統優化運行組織,深挖市場潛力,10月22日大慶油田天然氣日銷量首次突破千萬立方米后,持續提升,11月3日達到1073 9萬立方米。
      2020-11-10
    • 氫能產業發展明顯提速 氫價為何居高不下

      氫能產業發展明顯提速 氫價為何居高不下

      自2019年氫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明顯提速,全國多地政府紛紛出臺氫能相關產業規劃,加氫站建設如火如荼。然而,多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近兩年來,各地氫燃料汽車用氫價格卻基本沒有下降。
      2020-11-09
    • 裝備制造業要把創新放在首要位置

      裝備制造業要把創新放在首要位置

      未來國家要把裝備制造業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在稅收政策、重大工程等方面給予支持,特別是要把創新放在首要位置,強力推進創新能力建設。同時,國企要在市場化改革,尤其是三項制度改革上狠下功夫。
      2020-11-0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