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中國咖啡洞察報告》顯示 一年新增1.5萬家 “沙漏型”市場格局初現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2-09





      過去一年在疫情影響下,中國咖啡依然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新產品、新模式、新品牌迭出,咖啡開始進入許多人的日常生活,成為消費領域備受矚目的賽道之一。日前,咖門發布《2023中國咖啡市場洞察報告》,旨在幫助創業者抓住正在到來的新一輪行業結構性增長機會。


      連鎖化率提升 市場呈現新格局


      根據美團美食與咖門聯合發布的《2022中國現制咖啡品類發展報告》,截至2022年5月,中國內地共有咖啡門店11.73萬家,同比增長14.6%,相比上年同期,新增了約1.5萬家。經歷過2022年初的疫情影響,咖啡門店在2022年整體呈現高增長趨勢:上海咖啡館數量超8000家;珠三角超高速增長,廣州近1年咖啡館數量增長超1000家;成都、長沙、杭州增量明顯、模式豐富;“20—40元”人均消費規模門店同比增長20%;非咖啡類產品已占咖啡品牌上新三成……中國咖啡市場正在形成一種尊重商業規律、為盈利下功夫、以市場為導向、敢于探索求新的新咖啡時代。


      從門店絕對值來看,單店模式仍占咖啡市場主導地位,《2022中國現制咖啡品類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單店在門店數占比中約72%,但相對其他規模門店其占比逐年下降。同時,頭部品牌門店數量可觀。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星巴克中國門店數超過6000家,瑞幸咖啡門店數超過8000家,而中小型連鎖咖啡品牌的門店數,大多處于10—100家區間,咖啡市場整體呈現“沙漏型”格局。


      頭部品牌以其規模優勢、體系優勢占據消費心智,而各地相繼涌現的中小型連鎖品牌,則剛剛進入拓店期,增長空間較大。


      下沉市場覺醒 平價咖啡快速發展


      近一年來,咖啡在下沉市場的增長尤為醒目。2022年12月,瑞幸開啟新一輪聯營合伙人招募,標志著瑞幸將向更低線的市場持續下沉。


      連鎖品牌開始在三四線城市跑馬圈地,很多三四線城市都有了自己的咖啡品牌。縣城甚至鄉鎮也迎來了一輪咖啡消費增長,其中有代表性的品牌,是蜜雪冰城旗下的幸運咖,目前門店數已經超過了1800家,主攻咖啡下沉市場,美式5元/杯,大多數咖啡產品不超過10元。


      大眾化路線、更平價的咖啡品牌,其門店正在迅速擴張,在咖啡館總門店數中已占據較高比例。


      最高增長257% 外賣咖啡迎來春天


      從全年數據來看,一線城市與新一線城市門店訂單量之和占總訂單量接近50%。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座一線城市總訂單量仍高于15座新一線城市之和。


      訂單量整體增速喜人,下沉市場尤其突出。四五線城市的咖啡訂單量同比增長更高達250%以上,足見下沉市場的咖啡消費潛力。


      外賣訂單量激增,除了自然咖啡市場容量的擴大,很大原因也是由于受疫情影響,咖啡館為求生與發展,積極轉型線上自救帶來的結果。


      咖啡進入“爆款時代” 產品出圈增多


      一款爆品成就一個品牌的故事仍在咖啡賽道上演。在意式經典咖啡之外,新的“招牌產品”正在形成。消費者點單不是“一杯拿鐵”,而是“一杯生椰”“一杯Dirty”——具有具體名稱的出圈產品越來越多。從土星拿鐵、瀑布咖啡、流沙美式,到新鴛鴦茶咖、花香拿鐵等,一輪又一輪的咖啡新爆款,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而且帶貨能力極強。


      咖啡做產品的思維在發生變化,打造爆品就成為一個新導向;“網友自制”、社交平臺傳播成為咖啡爆品的流行路徑。


      果咖賽道崛起 “新茶咖”成熱門品類


      過去一年中,口感清爽的果咖異軍突起,以消費者熟悉的水果做風味引導,讓咖啡的嘗試門檻大大降低。特別是2022年春夏兩季,多個定位“鮮果咖啡”的品牌都迎來了一輪快速發展。這些品牌鮮果咖啡大多占比七成以上,注重年輕化表達,有門店已經做到最高日銷量超過900杯,最高日營業額達2.5萬元。


      而曾經的港飲招牌,也正在用新的姿態重新回歸新中式茶咖。從2022年3月開始,包括星巴克在內的多個咖啡品牌陸續都推出了“山茶花拿鐵”,山茶花烏龍搭配咖啡等產品;8月,茶顏悅色旗下的鴛央咖啡把“茶咖”的熱度推向了高潮。


      品質整體提升 云南咖啡獨當一面


      從籍籍無名,到備受追捧,云南咖啡正在崛起,并發生三大變化:國際品牌的“含云量”越來越高;品質整體提升,采購價格提升,國內需求旺盛,精品化率越來越高;“云南有好咖啡”漸成共識。


      總體來說,咖啡行業發展經歷了充滿不確定性的階段,這個充滿潛力與想象空間的市場,亟需清晰的脈絡呈現未來研判方向。新的一年,中國咖啡市場會發生什么?咖啡品牌有怎樣的發展路徑?有哪些新模式出現?讓我們拭目以待。(羅晨)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