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征集擬納入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建議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擬納入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建議。
功能聲稱在食品行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保健功能名稱表述科學嚴謹、通俗易懂,才能夠被消費者正確理解認知,避免與藥品的治療作用混淆。記者注意到,在2023年8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的《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 非營養素補充劑(2023年版)》中,原來的27種保健功能被調整為24種,“改善生長發育”“促進泌乳”“改善皮膚油分”等3種共識程度不高、健康需求不明晰的保健功能被刪除。此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開征集保健食品新功能目錄建議釋放了什么信號,對保健食品行業發展有何意義?面對形形色色的保健食品消費者又該如何挑選?
保健功能聲稱為消費者提供選擇參考
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有助于抗氧化、緩解視覺疲勞、改善缺鐵性貧血……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是不少消費者在選擇購買相關產品時的重要參考標準。
8月26日,在北京市豐臺區物美超市,一位選購保健食品的消費者告訴記者,家里老人一直有食用蛋白粉的習慣。“主要是看重蛋白粉增強免疫力的功能。老人平時在飲食中攝入的蛋白質不太夠,醫生也建議可以適當用一些蛋白粉產品來補充蛋白質。我在線下購買保健食品時,主要看產品標注的功能聲稱,根據需求來購買。”該消費者說。
此前,山西省太原市某藥店工作人員曾告訴記者,除了一些老顧客,來藥店購買保健食品的消費者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什么都不清楚,醫生建議他可以食用一些保健食品;另一種是看到了電商平臺上的類似產品來線下找同款。“在給消費者推薦相關產品時,我們會詢問他的具體需求或者是否有醫生建議,但也遇到過一些被宣傳廣告誤導的消費者來店里詢問‘降血脂’‘降血糖’的產品。面對消費者,我們也在極力科普,提醒大家關注官方發布的保健食品功能聲稱。”上述工作人員說。
有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在購買保健食品前,需要了解該產品的功能和適用人群,避免將其用于疾病預防、治療等用途。同時,需要理性看待廣告和宣傳,不要輕信未經驗證的功能和宣傳。
研發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保健食品》(GB 16740—2014),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規范保健功能聲稱管理,對落實企業保健功能聲稱和研發評價主體責任,促進產業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次發布的《公告》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擬納入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建議,充分發揮社會資源科研優勢,鼓勵引導個人、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團體等參與保健食品新功能開發評價,促進高質量產品研發供給。
在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看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開征集保健食品新功能的建議,開設咨詢、資料提交通道釋放了鼓勵社會參與、集思廣益的信號。這意味著保健食品行業的發展將更加開放,更多的人和企業可以參與到保健食品新功能的開發評價中來,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創意,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保健需求。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舉措對保健食品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有利于推動保健食品行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其次,通過社會各界的參與,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從而研發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最后,這一舉措也有利于提高保健食品的知名度和信譽度,增強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信任感和購買意愿。(記者 閆 利)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