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激烈的千億級復合調味品賽道或將再添新成員。近日,周黑鴨宣布今年計劃推出復合調味品,涪陵榨菜也表示將持續尋求發展機會,進入復合調味品市場。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復合調味品市場規模和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但隨著眾多新玩家爭相入局,市場競爭將不斷加劇。多數企業跨界推出相關產品仍是在“試水”,到底能否吸引消費者,有待進一步觀察。
被看好的“潛力股”
近日,周黑鴨與申唐產業在湖北武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四川周黑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周黑鴨“嘎嘎香”系列復合調味品及方便速食產品。“我們將把周黑鴨‘嘎嘎香’系列打造成適應多元化消費場景和渠道的頭部復調速食品牌。”周黑鴨董事長兼CEO周富裕表示,“嘎嘎香”系列計劃今年推出不少于10款復合調味品及方便速食產品,不僅覆蓋周黑鴨現有的3000多家門店,還要進入商超、電商甚至國際市場。
涪陵榨菜方面表示,最近兩年,集團在進行終端產品調研,以尋求市場發展空間較大的品類,其中,復合調味品屬于市場空間大、需求增長明顯且未形成大品牌、大規模的品類,公司未來將持續尋求發展機會,進入復合調味品市場。
業內人士分析,兩者不約而同想要跨界,根本原因在于,雙方亟待在遇到增長瓶頸的市場環境下找到新的增長點。
周黑鴨2024年年報顯示,集團全年收益為24.51億元,同比下降10.7%;凈利潤為0.98億元,同比下降15%。其將業績下滑的原因歸結為經濟環境有效需求不足,消費不振,導致銷售量下降,收益隨之減少;同時,集團調整門店策略,合理優化關閉低效門店,亦產生一定銷售損失。
在回應投資者“榨菜品類是否還有增長空間”這一問題時,涪陵榨菜方面表示:“從目前市場消費結果來看,在一、二線市場,榨菜消費處于存量競爭階段,整體消費量沒有新的增長態勢。公司目前主要銷售渠道在一、二線市場,受人口向縣級市場回流影響,消費習慣與消費形式發生變化,對公司主要銷售渠道有所影響。”
有觀點認為,周黑鴨試圖進入復合調味品賽道,是因為復合調味品與周黑鴨的主業鹵味有一定的關聯性。周黑鴨方面表示,要確保“嘎嘎香”系列在口感、品質上延續周黑鴨“甜辣鮮香”的味型,這將為產品打下一定品牌和口味上的認知基礎。更重要的是,周黑鴨與涪陵榨菜均看中了復合調味品整體的高成長性。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調味品市場規模達6871億元,同比增長16.0%。其中,復合調味品市場規模達2031億元,預計2027年可達3367億元。此外,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研報,中國復合調味品市場在過去5年保持雙位數增長,且預計未來5年將保持13.5%的年增速。
市場面臨不確定性
“現在工作忙,下班回家已經很累了,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準備復雜的飯菜。”正在挑選火鍋底料的江蘇南京白領小張說,“復合調味品比較方便,只需準備好食材,往鍋里一放,就能煮出美味的火鍋。而且口味多樣,可以滿足不同需求。”作為調味品行業的“后起之秀”,復合調味品雖然在國內發展歷史相對較短,但憑借方便便捷、口味穩定、種類豐富等特點,在懶宅經濟、單身經濟持續升溫以及消費升級等種種因素的催化下,行業駛向快車道,市場迎來了高速發展、高速擴容的紅利期。
觀研報告網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我國復合調味品行業具有典型的“小產品、大市場”特征,業內生產企業眾多,但大企業較少。目前,我國復合調味品賽道玩家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以頤海國際和天味食品為代表的老牌企業以及剛剛布局火鍋底料、中式復合調味品業務的海天味業、李錦記、千禾味業等傳統調味品頭部企業,二是加點滋味、禧寶制研、小熊駕到、口味全等以新潮、創意、健康復合調味品切入行業的新入局者。
與調味品其他細分品類相比,目前我國復合調味品行業競爭格局仍較為分散,龍頭效應不明顯,市場規模和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這使得復合調味品品類成了“香餑餑”,引來眾多新玩家爭相入局,同時,也導致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的一年時間里,就有36251家調味品新注冊企業。天味食品在其2023年財報中表示,復合調味品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巨大的市場潛力不斷吸引新企業進入,原有企業也可能繼續擴大生產規模,進而加劇市場競爭。
“市場競爭正在不斷加劇,新玩家究竟能否成功分得一杯羹,還有待觀察。”業內人士解釋,以周黑鴨為例,其重點進入的是小龍蝦調料等菜譜式復合調味料領域。線下零售監測機構馬上贏今年3月發布的公開報告顯示,整個菜譜式復合調味料的頭部品牌集中度不高,CR10(市場份額排名前10)品牌合計市場份額不足60%,給其他品牌留下了較大的空間。但在小龍蝦調料品類,已經有了一些實力強勁的品牌,主要包括好人家、筷手小廚等。“依托于周黑鴨本身的品牌效應以及現有的門店和電商渠道,其計劃推出的復合調味品和方便速食產品的銷售情況值得期待。但在復合調味品領域,周黑鴨想要撼動現有大品牌的市場地位并不容易,其應考慮如何建立起產品的差異化,并在產品的便捷性與使用場景上發力,以吸引消費者。”業內人士如是說。
對于調味品行業的跨界風潮,業內人士表示,多數企業推出跨界相關產品是出于“試水”,更多的是一種營銷手段。因此,企業跨界應該基于其發展戰略來運作,確定好發展方向,否則就只是營銷噱頭。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