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木桶、玻璃瓶到復合材料軟包裝 牛奶包裝的歷史變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5-17





      從原始的木桶和皮革袋到現代的塑料瓶、復合材料軟包裝,牛奶包裝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早期的乳制品包裝非常簡單,通常使用木桶、皮革袋等器物,雖然這樣可以儲存和攜帶牛奶,但牛奶放在里面過不了多久就會變質。幾千年里,人類除了將牛奶發酵成酸奶、制成奶酪或奶粉,并沒有太多保存牛奶的方法,只有游牧民族、牧場周邊居民、上層富人和貴族階層等極少數人才能喝到新鮮的牛奶。


      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乳制品開始進入大規模化生產,這對乳制品包裝提出了新要求。玻璃瓶無毒、無味、阻隔性好,既可高溫殺菌,也可低溫貯藏,而且原料豐富,價格低廉,還能多次周轉使用,因此被逐漸用于儲存和運輸牛奶。不過玻璃瓶包裝也有缺點,如易破損、運輸費用高、不耐堿腐蝕及印刷等二次加工性能差,最重要的是,玻璃瓶沒有根本解決牛奶保質期較短的問題,牛奶在其中最多只能放置數日。


      20世紀,玻璃瓶包裝逐漸被塑料瓶、復合材料軟包裝等取代。1944年,瑞典人勞辛發明了一種添加了聚乙烯涂層和鋁箔涂層的紙盒,可以有效阻隔氧氣和光線,減緩牛奶氧化變質的速度。這種包裝,就是“tetra pak”,也就是“利樂包裝”。1956年,UHT(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被發明,經過UHT技術滅菌處理的牛奶再灌裝到利樂包裝內,讓常溫奶突破了城際運輸的限制,保質期可以長達數月。我國牛奶主產區大多在北方,而大量消費市場在南方,常溫奶的出現,讓我國實現了“北奶南運”,即使是遠離奶源地的人們,也可以喝到品質安全、口感醇香的牛奶。


      20世紀80年代,隨著塑料產業的蓬勃發展,其生產技術經歷了重大變革,PET包裝在國內快速發展。PET包裝就是俗稱的塑料瓶,是利用聚乙烯或者聚丙烯等材質添加有機溶劑后,再經高溫加熱,最后用吹塑或模具注塑制成的。盡管PET的應用歷史短,但因其價格低廉,并且十分輕便,目前在乳品包裝中普遍應用。PET瓶的出現,讓人們實現了隨時、隨地享用牛奶。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