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輕工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促進消費品工業向中高端躍升,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1月10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同時發布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8款輕工消費品精品。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何燁發布《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綜合業務部主任郭永新主持發布會。
此次發布的《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評定出的產品包括消費者最熟悉的電飯煲、洗碗機、豆漿機、吸油煙機、乳制品、玩具和嬰童用品等共計161項,涉及家電、五金、照明、玩具和嬰童用品、文教體育用品、塑料制品、眼鏡、化妝品和乳制品等9大行業,其中性能優良、質量穩定可靠、可引領消費趨勢的升級消費品71項;采用新材料、新工藝,設計新穎,具有獨特功能或使用價值的創新消費品90項。
會議發布的8款輕工消費品精品,是行業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品”戰略的典型,更好滿足了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介紹說,“十三五”以來,中輕聯緊抓消費升級新趨勢,努力推動輕工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2017年,輕工業利潤增速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1—11月,輕工業工業增加值增速8.5%,高于全國工業1.9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65萬億元,同比增長8.6%;實現利潤1.43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完成出口5443.59億美元,同比增長9.8%。輕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均占全國工業21%;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額26%。輕工業繁榮穩健,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貢獻了強勁的力量。
張崇和指出,進入發展新時代,輕工消費品正在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品種豐富度、品牌認可度、品質滿意度正在大幅提升,呈現出多層次、多元化的升級新趨勢: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和飲料等快速消費品,向安全、品質、綠色、健康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家電、家具等耐用消費品,向創新、智能、美觀、時尚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玩具、文教用品、健身器材,向先進設計、多元集成、智能互聯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輕工消費品正在實現從數量擴張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轉變,全面助力“樂享生活”新模式,滿足人們對營養、健康、教育、娛樂、休閑的高品質生活需求。在這一重大轉變過程中,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充分發揮了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堅持市場導向,緊跟時代發展,努力拼搏,銳意進取,為輕工業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提供了有益的示范。特別是社會關注的電飯煲、智能馬桶蓋等消費品,輕工家電企業積極創新,研發出世界領先的“中國制造”,得到了國內外市場的廣泛認同。三年前(2014年底),我國每年進口電飯煲3128萬美元(26.07萬個);進口馬桶蓋504萬美元(308.98噸)。如今,這兩類產品進口大幅下降,出口顯著提升:2017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電飯煲5.17億美元(3675.30萬個),出口馬桶蓋2.5億美元(6.29萬噸),產品銷往日本、印尼、美國、越南、韓國等181個國家和地區。一些輕工企業積極研究中國家庭需要,開發出無人智能豆漿機、水槽式洗碗機等新型產品。這些升級與創新產品,提高了供給品質,滿足了消費需求,讓人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張崇和表示,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輕聯將以提高輕工業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深化創新驅動,落實“三品”戰略,以與時俱進的新舉措,不斷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科技引領,推動輕工業創新發展。2018年,中輕聯將組織鑒定200項科技新成果;評選200項輕工業科技獎,精選20項推薦給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將繼續接受國家工信部委托,評出200個消費升級與創新產品。
二是注重環境保護,推動輕工業綠色發展。2018年,中輕聯將組織制定30項綠色設計產品團體標準,評出500個綠色產品。
三是推進智能制造,推動輕工業智慧發展。2018年,中輕聯將發布智能家居產品團體標準;組織1000家輕工企業實施全鏈條智能追溯防偽工程,推進輕工產品質量智能管控。
四是優化集群建設,推動輕工業集聚發展。2018年,中輕聯將在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選擇優質產業集群,加強指導,重點培育,爭取到2020年,建成30家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輕工綠色智慧產業集群;到2025年,建成綠色智慧產業集群100家,為實現輕工業高水平集聚發展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向大家介紹“三品戰略”實施情況。他表示,深入實施“三品戰略”是消費品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從2016年“三品戰略”實施以來,中高端消費品供給水平有所提高,消費品品質進一步提升,品牌競爭力逐步增強。2018年,工信部將圍繞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這個中心,繼續組織深入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希望輕工等行業協會以及廣大企業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積極開展相關工作,也希望新聞媒體,一如既往地積極宣傳報道消費品工業的發展。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