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繽紛的夜空、浪漫的花火,煙花在給消費者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其燃放時發出的聲響和產生的煙霧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煙花行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沿襲行業,國家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也為該行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中國煙花爆竹協會會長鐘自奇表示,在國家政策導向上,主要的“動作”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推動非主產區退出。目前,河南、安徽、四川等多省已經全面退出煙花爆竹生產,湖南6個市州已經整體退出。二是推動落后企業退出。2016年湖南省關閉淘汰落后企業696家,2017年也加大了關停淘汰落后生產企業的力度。三是推動生產技術創新。國家安監總局提出的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戰略已經在行業全面實施。四是推動產品技術創新。以湖南省、江西省為代表的省市安監、科技、工信部門及主產縣市政府均拿出項目政策和配套資金支持煙花推進產品、工藝和技術升級,促進安全環保創新。五是推動行業集團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瀏陽、醴陵、上栗、萬載等均出臺政策強力支持企業兼并重組,走集團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道路。
鐘自奇認為,短期來看,由于輿論存在一定誤解以及煙花自身存在一些問題,“禁限放”的一線城市會進一步增加。但與此同時,煙花行業的農村市場增長迅速,出口市場穩步增長,基本能夠抵消城市禁放帶來的市場萎縮。長期來看,隨著技術革新及公眾認知的回歸,全國各地或將重回“禁改限”甚至“禁改放”,煙花市場必將迎來新的井噴。從企業的角度來說,趨勢將是“強者越來越強,直到成為巨頭;弱者越來越弱,直到遭到淘汰”。
那么,煙花行業又該如何實現“華麗”轉身?鐘自奇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企業數量減少,質量逐步提升。未來,全國保留下來的煙花生產企業將會越來越少,但是留下來的企業規模會越來越大,企業發展質量會越來越高,很可能誕生20億元~50億元的規模生產企業,其管理越來越規范,品牌越來越閃亮。
企業利潤得以回歸。隨著生產企業數量減少,政策性限產、高危停產成為常態。行業將由產能過剩向產能不足迅速轉變,買方市場將變為賣方市場,企業成本大大降低,經營效益大幅度提升。
生產方式變革。大部分煙花企業會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甚至向智能制造和個性定制的4.0邁進。如果加以規范引導,小部分產品將得以保持手工非遺傳承。
產品技術革命。隨著安全、環保壓力加大,煙花產品將順應時代潮流,走文化創意和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品牌之路崛起。隨著去產能工作的進一步推進,低質、低價競爭將成為過去時,煙花行業的品牌化時代將會迅速來臨。
文化創意振興。以焰火燃放、新型城市煙花、情景微焰火、年輕化互動創意產品等為代表的煙花文化和創意產品將強勢崛起,發展出新的增量市場。如行業最新科技產品“手機搖一搖煙花”以及“遙控趣味煙花”等,極富科技感和互動趣味。(王旭光)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