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體服裝定制市場的巨大需求使得行業持續增長,廣闊前景受到業內外企業的廣泛關注。然而,一些團體服裝定制拼價格導致劣質品橫行,服裝定制領域吃回扣等灰色交易卻依然存在,這與消費升級的趨勢背道而馳,也不利于行業的整體發展。
行業的痛點也是創業者的機會,正是看到了這樣的機會,2016年左志浩創立了國內首個企業及團體服裝定制平臺依服寶。在左志浩看來,在一個“我只穿屬于我自己風格的衣服”的時代,定制已成為服裝消費的大勢所趨。只是在定制的場景里,需要給消費者的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簡單的產品交付,更要有深層次的全方位服務。
消費升級帶來新機遇
左志浩認為,中國服裝消費的趨勢與中國社會發展的節奏是一致的。2000年以前,人們選擇服裝時更注重功能性,對個性的需求較少;2000年~2014年進入泛品牌時代,人們的品牌意識逐漸增強,品牌也成為人們身份的象征;2014年以后,80后、90后成為消費主力,消費個性化特點鮮明,只穿“屬于自己風格的衣服”的這類年輕群體不再需要品牌來背書,服裝自然也變成了消費者個性的延伸。“新一代消費主力的出現以及國內整體消費習慣的改變,帶動了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層次的提升,而服裝定制行業對消費升級的趨勢感受最為明顯。”左志浩說,此前客戶作出決策的首要因素是價格,價格高于多少則免談。如今,價格不再是首選要素,每個企業或者團體都有自己獨特的訴求,希望通過在服裝上增加設計元素來體現企業的文化價值,展示企業與眾不同的形象。“定制的邏輯是先了解你是誰,在什么場景使用什么服裝以及想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這不僅是一個產品的交付過程,更是一個深度服務的過程。”在左志浩看來,將服裝定制與互聯網結合,沒有實體店面卻又無處不在,直接連接企業、服裝生產商和設計師,從而減少了品牌代理商、貿易商等諸多中間環節,讓交易雙方更加透明,服務更直接。
此外,針對個性化消費的需求,依服寶還重點突出“設計”特色,著力打造個性化“設計館”,為客戶提供各類場景的專業服裝設計方案和服務顧問一對一的VIP服務,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
不僅做服裝定制平臺
“2016年6月平臺剛剛上線兩小時,一位來自廣西的客戶就打來了電話。”談及當時的場景,左志浩至今仍難掩興奮。這也印證了左志浩當初的判斷:整個服裝行業規模大概在3萬億~4萬億元,團體服裝占據10%的份額,結合當時供應鏈發展水平及市場成熟度,說明這個行業還有向縱深發展的空間。
從團體服裝定制的垂直化標準電商到互聯網的定制化平臺,再到如今賦能合伙人的服裝定制平臺,不到兩年時間,如今的依服寶已經不僅是一家簡單的服裝定制平臺。
2017年9月公司開始嘗試城市合伙人計劃,由平臺共享客戶和市場等資源,各城市合伙人提供服務。這種模式大大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同時也為平臺帶來了當地的更多客戶。
據左志浩介紹,2018年年初,城市合伙人計劃已正式向全國推出。截至目前,依服寶在全國已經有100多家合伙人。“我們的目標是今年發展到200家左右城市合伙人,以省會城市為主,同時也包括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非省會城市。”
談及未來,左志浩表示,傳統的服裝買賣是“所見即所得”,定制則是“所想即所得”,雖然消費者對于自己的需求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但不足以具像到產品被生產。因此,服裝定制能否讓消費者滿意的關鍵在于要明確其是產品+服務的結合。未來,做好服務依然是依服寶發展的重點。
與此同時,隨著大數據、智能制造等逐步深入服裝產業,服裝定制市場變革也迎來了機遇。左志浩表示,未來,依服寶將會進一步向產業鏈上下游的縱深發展,并主動進行柔性化改造,依靠前期對客戶、數據、渠道和行業經驗的積累,實現平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性變革,更好地滿足消費升級的需要,促進服裝行業獲得整體提升。(王曉)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