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里水路到湘江……”湖南省瀏陽市不僅因為20世紀50年代一首經典民歌《瀏陽河》而在中國家喻戶曉,更因為其走過27個年頭的瀏陽花炮節而為中國乃至世界所熟知。2006年5月,瀏陽花炮制作技藝更是位列國務院批準命名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雖然當前受環保等因素影響煙花爆竹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如果行業能加快轉型升級,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增加文化附加值,煙花爆竹行業發展空間定不可限量。
產能退出產值增加
2016年,在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中,煙花爆竹被國務院列為傳統文化產品,并歸入重點提升領域。
以湖南省為例,瀏陽市以煙花爆竹為重要支柱產業,形成了集原材料供應、生產經營、科研設計、包裝印刷、倉儲物流、焰火燃放、文化創意于一體的產業集群,在全球花炮市場以及花炮轉型提質領域一馬當先。
瀏陽市的煙花爆竹產業中傳統純手工技藝已逐漸被機械化所取代,微煙、少塵、無硫、降噪已成為新的生產標準,煙花爆竹產業不斷轉型升級。美觀、安全、環保已成為瀏陽煙花爆竹企業重點考慮的因素。
湖南省安監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2017年湖南省淘汰關閉了1180家不安全、落后的煙花爆竹生產企業,然而2017年該省的煙花爆竹產值不降反升,實現了9.3%的增長,出口增幅達13.5%。瀏陽花炮2017年實現總產值228.2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出口銷售額31.5億元,同比增長14.1%;國內銷售額144.5億元,同比增長9.5%;原輔材料及相關產業實現52.2億元,同比增長7.6%。
行業需要更多“大國工匠”
煙花爆竹產業規模重組,企業改造升級、環保工藝提升,對專業人才的能力和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匱乏之勢凸顯。
建廠20余年,擁有A級焰火燃放資質,先后承擔并實施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2009年國慶60周年天安門慶典,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廣州亞運會,2012年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2014年北京APEC領導人峰會等國際頂級盛典的焰火燃放……東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即便擁有如此輝煌的經歷,其董事長鐘自奇卻表示,公司目前仍面臨兩大挑戰:一是資金實力不夠,無法快速擴張、搶占先機;二是現代管理欠缺,需要革新理念并引進高端人才。
國際商報記者在實地采訪中發現,煙花的制作工藝繁復,粗略計算就有上百道工序之多。此外,煙花行業對安全保障要求極高,因此全球能規模化生產煙花的國家并不是很多。東信煙花集團東洋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鐘芳表示,印度、墨西哥等國的煙花生產無論是技術管理還是規范程度都與中國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有工藝領先于中國的國家,比如日本。
鐘芳指出,日本禮花著眼于高端消費市場,雖產量不高,產值卻不容小覷。日本在煙花工藝上做到了極致,可謂“工匠式”技藝,原材料過硬,工藝考究,因此質量很好,煙花燃放出來顏色亮麗、層次分明、線條感強。日本有兩家百年老廠,始終堅守手工藝制作,真正做到了“慢工出細活”。
鐘芳認為,中國的煙花行業需在造型創新方面以及降低煙花燃放后的氣味和煙霧方面加大投入。在這一過程中,人才始終是企業前進和創新的不竭動力。匠心筑夢,要靠“大國工匠”的專注與磨礪。(王旭光)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