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寒冬已到,車企應該如何抱團取暖,走過嚴冬?在12月16日召開的以“重新定義汽車·穿越時間的迷霧”為主題的第九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推動汽車行業變革的潮頭人物悉數到場,圍繞主題回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成長歷程,直面挑戰,把脈
第九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由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官方機構(GNEV)主辦,第一電動網承辦,大會主席、智電互動集團董事長龐義成表示,走出汽車市場寒冬要靠創新。他說,未來困難重重,中國車市沒有一個標桿的領導,無論是傳統車企變革還是新能源汽車初創公司,都必須要靠技術、產品、組織、商業模式的創新,如果沒有創新,未來將更加迷茫。
面對汽車業寒冬,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提出,破局之道,仍需回歸原點。技術,是鄭剛在演講過程中提到的最多的詞,同時也是原點的核心。目前,技術已成為北汽新能源打破迷霧的核心領導理念。雖然北汽新能源連續五年在電動汽車市場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鄭剛仍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存在的問題有清醒認識。一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方面仍存在諸多短板,智能化、車聯網、芯片技術等都存在一定問題;另一方面,ICT與汽車集成方面也困難重重,雖然在比亞迪推出了IGBP上面已經有所突破,但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未來,仍舊不太明朗。鄭剛提出,中國的汽車站在厚積薄發的新機遇點,無論是傳統汽車公司還是互聯網企業等,都應該攜手同行,讓汽車行業及國人由衷點贊。據介紹,北汽新能源與其合作伙伴聯手打造新能源汽車,就像是聯手華為,打造汽車芯。
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翔認為,未來汽車應該是除了出行、貨運的基本功能,還可以進行能量的運輸甚至于信息的輸送。于德翔提出了對未來充電網的規劃,他認為充電樁技術路線是錯誤的,必須建成充電網,實行有序的充電和放電。對于充電樁,于德翔倡導建設充電網絡,提出要將充電樁改成無樁充電,無電插頭,樹立了未來在低谷用電時期保證80%的車充電的目標。對于汽車充電安全性問題,他表示,特來電會根據充電時的數據和能量交互,進行數據的分析和整理,并通過建立安全、健康、運維和經濟的模型,完成并完善車、電池和充電網之間的交互。
合眾新能源總裁張勇認為,新創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去必須做到5點:高品質產品,而不是高端品牌,才是中國新創車企的出路;新能源汽車需要實現“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綜合運用,但汽車才是一切的基礎;創新要根植于用戶真實的、現實的需求,新穎要體現在產品和用戶服務上,才是真正的新穎;新創企業要文斗不要武斗,要團結起來抱團取暖;活下去,才能談理想,談情懷,規模是王道,技術是核心。他提出,新創車企的出路,是從整車出發,不斷朝著電動化和智能化發展和前進。
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發展最核心的競爭是“科技+成本”。據悉,廣汽新能源所提出了營銷服務的“五新”戰略,即新科技、新智能、新產品、新生態、新體系。肖勇認為,電動化和智能化必將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目前,廣汽新能源汽車已從智能化和電動化等方面出發,以“科技+成本”為核心競爭力,提出了“線上APP+線下25小時體驗中心”的全新營銷服務生態。
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從汽車銷售的角度,提出了新物種、新零售的破局之道。他介紹了上汽在打造新零售體系的努力。目前,上汽正立足于消費者的角度,從新溝通、新服務和新操作體系3個方面全面升級零售體系。
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表示,在未來的10年里,中國智能汽車的發展會速度回超乎人們的想象,以前造一臺車是要18個月,要36個月~60個月才能做成一款新車。當我們有了數據的迭代和數據引擎之后,在1~3個月周期,非安全領域就能產生快速的變化,這將對人們的出行和生活產生重要而顯著的影響。(記者王輝)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