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東海期貨有限責任公司主辦、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我的農產品網"承辦的"2019年上海棉花趨勢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作為2019(第一屆)上海大宗商品周活動的重要組成板塊,與會專家對今明兩年的棉花市場運行進行了深入解讀和探討。
棉花是影響國計民生的一個重要產業。今年以來,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供給側改革逐步深入,下半年中美貿易摩擦加劇,日趨復雜的內外發展環境使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愈發頻繁和多變,棉花價格也出現大幅波動,給國內棉紡產業穩定運行帶來了較大風險。
今年棉紡織業運行面臨較大挑戰。中儲棉花信息中心總經濟師馮夢曉在談及行業運行主要特征時介紹,從整體看,中國市場外需走弱,全球制造業供應鏈開啟重構大幕。于11月5日閉幕的第124屆秋季廣交會出口成交額同比下降1%,其中對美出口成交額同比下降30.3%。同時,以美元計,中國11月份的出口增速由10月份的15.6%滑落至5.4%。馮夢曉表示,目前全球制造業供應鏈進入緊張的重構階段,"其重構力度或許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面臨的最大一場跨國供應鏈轉向"。
從行業情況看,產業出口下降,棉花產業鏈貿易基本框架松動。出口方面,以美元計價,11月份中國紡織品出口同比增長3.25%,服裝出口同比下降2.93%,而2017年同期的數據分別為10.62%和4.23%。進口方面,今年中國三次降低進口關稅。服裝鞋帽等產品的進口關稅平均稅率于7月1日由15.9%降至7.1%;自7月1日起,進口原產于孟加拉國、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的供零售用純棉紗線協定稅率由6%降至5%;自11月1日起,中國降低部分商品的最惠國稅率,紡織品、建材等共677個稅目商品的平均稅率由11.5%降至8.4%。
在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產業鏈傳導骨牌效應顯現。根據中方的反制措施,中國自7月6日起對美棉等產品加征進口關稅。11月份以來,中國棉、紗、布價格全面下滑,產業鏈顯現疲弱態勢。企業觀望心態濃厚,紗企靠前期圣誕節簽單維持,后續新訂單成交不佳,外貿訂單縮水,部分企業處于半開工甚至停產狀態,紗線庫存增加,純棉紗降價促銷。純棉坯布訂單較前一個月和去年均有下滑,以老客戶、小訂單為主,出貨速度放緩,庫存高企。
受貿易摩擦反制措施實施影響,美國棉花進口基本暫停,巴西棉、印度皮輥棉成為市場選擇。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副總經理王寶東預計,今年中國進口棉會超過130萬噸,或遠不及200萬噸的市場預期。同時,人民幣匯率大跌使進口紗價格優勢不再,明年在匯率跌勢預期下,進口紗走勢料難回暖。
展望明年,多數專家認為,國內外經濟疲軟、貿易摩擦等將對行業進出口訂單產生較大影響,且中美貿易摩擦走勢存在不確定性,終端需求疲軟將是常態。馮夢曉表示。2018年,全球經濟同步復蘇中斷,產業鏈亟待重構,外圍經濟環境的快速降溫將持續推動棉花產業鏈運行的內生動力面臨調整。當前,"整體收縮+結構分散"主導產業和市場格局,市場承壓。
對于后市,上海紗線寶CSO紡織品專家吳法新的態度則更為樂觀。他表示,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紡織服裝行業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正走向自創品牌、環境友好型的方向發展。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正處在新的牛市周期的起點。未來,伴隨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升級,在行業多數高端、高檔細分產品領域,引領市場潮流的中高端企業很有可能呈現"獨角獸"潛質。(作者:湯莉)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