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貨美妝崛起按下加速鍵 “國貨之光”何時迎來復興?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6-28





      國貨美妝一度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國際大品牌瘋狂涌入中國,讓部分國人覺得以前用的化妝品“土里土氣”,國產化妝品也一度跌進低谷。近年來,網絡上開始興起一股國貨美妝的熱潮,各大網站、平臺,從80后到00后都有一群人在討論國貨美妝品既便宜又好用,分享著自己使用后的體驗。


      在“美麗消費”的消費升級趨勢下,雖然外資品牌在中國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但是國產化妝品品牌也在迅速崛起。國內化妝品市場正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國妝品牌崛起


      國妝品牌已占據化妝品市場的“半壁江山”。


      根據騰訊5月發布的2019年《國貨美妝洞察報告》顯示,從市場份額來看,國妝品牌已占56%的市場份額;從消費者購買意愿來看,42%的消費者更愿意選擇國貨美妝品牌,九成消費者表示未來會再次購買國貨美妝。


      從今年“6·18購物狂歡節”的數據來看,國人購買國貨美妝的熱情可見一斑。與以往不同的是,在大牌國際美妝的包抄下,今年國貨美妝的成績單也非常亮眼。6月18日,天貓公布“6·18”成績單:589個國貨美妝品牌成交同比增長100%以上,183個國貨美妝品牌增速突破了1000%。


      數據顯示,老牌國貨強勢崛起。今年”6·18狂歡節“開啟的第一天,紅地球用時10秒銷售額就超去年全天,美加凈17分鐘超去年全天,佰草集50分鐘超去年全天。


      同時,新銳國貨美妝更是爆發力十足。完美日記以兩歲之齡,在第1小時就登上天貓彩妝TOP1,啞光唇釉賣出26萬支,睫毛膏售出5.6萬支,Discovery聯名眼影售出4.4萬盒,牛奶肌氣墊BB賣出3.5萬個。


      “國產化妝品近年來也在發力,從產品的包裝、品質、種類,到營銷宣傳的理念,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便宜’不再是國妝的唯一代名詞。”美妝博主姍姍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姍姍說道,國貨本身也有很多老品牌,比如謝馥春鴨蛋粉、片仔癀養顏粉底霜、百雀羚鳳凰甘油一號等,不乏百年老品牌,但是曾經在商超的貨架上一度已經看不到了。國貨美妝品牌通過各種方法進行自救,從市場份額上看,已經是成功了。


      桂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與傳媒學院教師劉成晨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顏值社會”,社會心理下的消費主義與化妝品質量需要某種契合,恰好本土化的化妝品在這個方面做到了物美價廉的相對優勢,從而迎來了“國貨化妝品”的崛起時代。


      具體來看,第一,本土品牌的產品定位更契合東方人的膚質與需求;第二,本土品牌主打大眾消費市場,渠道深度下沉,產品性價比高;第三,多元營銷模式興起,差異化定位和IP運營助力國產品牌年輕化。這正是本土化妝品獲得支持的重要因素。


      沖擊高端品牌


      數據顯示,到2022年,中國美妝和個人洗護市場的規模預計將達到5000億元。對比歐美、日本,中國的美妝與個護市場人均消費還比較低,國貨美妝未來的增長空間是巨大的。


      目前,一些國貨老品牌通過跨界合作,來吸引消費者青睞。美加凈聯合大白兔推出了奶糖味唇膏;六神推出與RIO合作的花露水風味雞尾酒;百雀羚與故宮推出中國風限定梳妝禮盒,這些跨界的創新之作,賺足了大家的眼球,讓大家覺得原來”土里土氣“的國貨竟然可以這么潮。


      姍姍表示,國產美妝打出跨界牌,也是一種營銷理念改變的體現,通過跨界找到合作亮點打造“網紅”產品,為的就是贏得消費者的芳心,擴大消費者對國貨品質和創新的信心。


      不過,在高端市場,化妝品行業的國內品牌還沒有那么強。不管是在各大商場占據黃金位置的柜臺數量,還是銷售總額的數值。


      從全球范圍看,高端化妝品的市場集中度較高,歐萊雅、雅詩蘭黛、LVMH、香奈兒四大集團旗下的高端化妝品占據全球銷售額的大部分。相比之下,大眾化妝品的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世界各國均有本土強勢品牌。


      劉成晨表示,國內化妝品越來越受到國內消費者的喜愛,但是與國際大牌相比仍然無法抗衡。雖然國內品牌的化妝品在技術、原料商等方面已經改良,但是在性價比方面,國內本土的高端化妝品品牌確實無法與國際大牌正面競爭。


      在價值方面,劉成晨認為,”消費者往往購買的并不全是化妝品本身,還有符號意義。“也就是說,當我告訴別人我用的是蘭蔻而不是百雀羚,是香奈兒而不是六神時,仿佛自己就“擺脫了某種階層束縛”,這就是消費符號,比如品牌魅力所帶來的注意力效益等。而將國際與國內比較,他們或許更愿意通過購買使用國際品牌來展示自己的“階層”。


      姍姍說道,國貨美妝想要沖擊高端品牌,除了需要增加投入和保證品質,也需要通過時間的沉淀來讓消費者足夠認可,那么,未來化妝品高端市場會出現更多國妝品牌的身影。


      強“妝”之路


      高端市場被國際品牌占據的確是一個事實。據Euromonitor的數據,2017年護膚品市場前十大品牌中,本土/國際品牌份額分別為14%/86%,而彩妝市場前十大品牌中,本土/國際品牌份額分別為5%/95%。可見,外資品牌的優勢領域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場和彩妝等品類。


      值得關注的是,外資化妝品牌在國內高端市場的主打地位一直比較堅固,而國產品牌更多在三四線城市稱王。同時,本土品牌的機會和發展空間目前主要還在中低端品類。而市場回報率最高的可能就是高端產品。


      然而,品牌定位、市場建設、原料與技術水準、性價比,品牌魅力、信任與概念經濟,社會心理等因素就決定了目前國內品牌很難與國際品牌競爭。


      業內指出,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甚至可以被改變。目前國際品牌的魅力在下降,而本土品牌性價比在提升。


      不過,與歐美、日韓品牌競爭力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如何促進國產化妝品行業發展,讓國貨美妝強起來?


      國產化妝品行業要想強起來,劉成晨建議,首先需要加強自身的品牌建設,尤其是需要靠質量和價格取勝。行業人士也表示,科研和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強大的科研團隊,才能創造出消費者喜歡的產品。而一旦獲得消費者持續性“信任”,誰輸誰贏,真不好說。


      其次,劉成晨建議,積極開拓新的市場,比如男性化妝品產品的研發和一些彩妝的細分領域。以男性化妝品為例,一些國內品牌固執地堅守女性市場,而男性則問及的不多。固然本土品牌普遍知名度不高,難以與國際大牌相抗衡,而男士化妝品市場份額有限,投入風險大,但是企業需要一些創新意識和冒險精神。


      行業人士指出,單打獨斗難以發揮規模優勢,產業集群更有利于形成合力。目前,國際美妝品牌多是集團“作戰”。日化用品行業進入壁壘相對較低,產品同質化導致用戶黏性較低,單一品牌難以在全品類競爭中勝出,因此各大公司更傾向于通過并購來豐富產品品類,布局更多目標人群與細分市場,進而形成集團優勢,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另外,國妝品牌想要強起來,還需要走出去。劉成晨說道,國妝品牌需要在規范化的品質監管、科研的加大投入,品牌營銷與市場、信任建設,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差異化競爭,樹立概念經濟,社會心理分析等多方面努力。需明白的是,我們不能想著抄近道,只能一步步腳踏實地地做起來。(記者 趙碧)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國產化妝品強勢歸來 占據56%的市場份額

      國產化妝品強勢歸來 占據56%的市場份額

      隨著收入節節攀升,居民消費不斷升級, "美麗消費 "正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外資品牌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到國產品牌快速崛起,國內化妝品市場正在發生哪些變化?國產美妝品牌如何做大做強?
      2019-06-25

    熱點視頻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