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幕后黑手利用網絡等渠道散布謠言的事件此起彼伏,特別是我國的食品行業和食品知名企業幾乎成了網絡謠言的重災區。今年以來,“塑料紫菜”“燃燒的粉絲”“牛奶出大事”“豬肉鉤蟲事件”等新老食品謠言又不斷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大肆傳播。
業內人士指出,這些謠言在欺騙消費者的同時,也嚴重傷害了我國食品行業的聲譽,影響了我國食品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對我國食品產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治理網絡謠言,凈化網絡環境,還食品行業一個健康的生產和消費環境,成為業界強烈的呼聲。
那么,網絡謠言到底給企業帶來怎樣的危害?治理網絡謠言又有哪些難點?日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中國辟謠聯盟向網絡謠言“亮劍”
針對接連不斷的謠言,前不久,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在京舉辦了“亮劍網絡食品謠言”新聞發布會,啟動亮劍計劃,以金龍魚為代表的多家知名食品企業聯合起來,對食品謠言的制造者進行了全面宣戰,會上他們還倡議在行業組織及行業內企業共同參與成立打擊網絡謠言專項基金。110家媒體應邀出席,為此次亮劍活動助陣。
會上,來自政府部門的主管、行業專家、協會負責人就謠言對企業和社會的危害以及如何治理謠言進行了探討,并形成共識。大家一致認為,網絡謠言借助現代多媒體傳播手段,幾乎無孔不入,對被中傷的企業、行業以及整個社會的影響不可估量,不但毀壞企業的聲譽,還會混淆視聽,引起消費者的恐慌。因此,大家呼吁,必須從嚴打擊謠言的制造者和傳播者,使造謠者和傳播者付出沉重的代價。同時,還要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等多位一體的治理體系,從源頭去治理謠言的傳播。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為了進一步加快形成“網絡食品謠言多方共治”的良好局面,2015年8月,在中央網信辦、國家食藥監總局、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和新華社支持下,由新華網聯合食品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及行業工作者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食品辟謠聯盟。
作為國內級別較高的辟謠平臺,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的傳播宗旨,就是要將政府、企業、行業協會以及專家學者聯系在一起,加強溝通,充分發揮媒體傳播的作用,打擊謠言,加強科普宣傳,將正確的食品科普知識傳遞給消費者。
據新華網副總裁楊慶兵介紹,聯盟成立至今,已經多次舉辦辟謠活動,發布30多條權威辟謠信息,邀請200余家(次)媒體參加食品辟謠活動,發布和轉發相關食品辟謠及科普信息700余條。
金龍魚懸賞1000萬元揪幕后黑手
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龍魚借此次發布會也啟動了辟謠亮劍計劃,一方面通過這個平臺來澄清事實,向社會還原真相;另一方面利用法律武器向造謠者“亮劍”,同時向社會公開宣布將懸賞1000萬元重金找出造謠的背后黑手,還企業一個公道。
益海嘉里集團公共事務部總監王巍向記者介紹了金龍魚近年來多次受謠言中傷的整個過程。
他說,2010年,北京某公司制造了一篇題為《金龍魚,一條禍國殃民的鱷魚》的文章在網絡上組織大肆傳播,惡意攻擊金龍魚品牌和產品。2012年2月2日造謠者郭某因捏造事實惡意損害金龍魚品牌商譽被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有期徒刑一年。
但“魚禍”謠言在網絡中并沒有隨之銷聲匿跡。據初步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在網絡上以各種名義惡意攻擊金龍魚品牌的信息達4萬多條。每到金龍魚的銷售旺季,類似攻擊謠言就會改頭換面、沉渣泛起。2017年春節前后,一篇以加拿大華人孫某名義編造的“魚禍”變種謠言在微信中大量傳播。
“對此,集團在第一時間發出了嚴正聲明,對別有用心的幕后勢力制造謠言蠱惑人心、煽動仇恨,惡意破壞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和影響環境的違法行為予以嚴厲譴責,同時懸賞300萬元人民幣重獎提供幕后推手重要關鍵線索有功人員。”王巍稱,重金懸賞的威懾力使“魚禍”謠言一度沉寂,但惡意詆毀金龍魚品牌的幕后黑手并沒有就此歇手。2017年5月6日,幕后黑手別有用心地把三年前已被政府權威部門澄清的某中央媒體誤報金龍魚涉嫌地溝油的舊聞挖掘出來,經過改頭換面、精心包裝,策劃導演了又一輪針對金龍魚的謠言構陷鬧劇。
王巍表示,事件發生后,集團同樣在第一時間向全社會發表了澄清聲明,聲討幕后黑手的違法行為。同時固定證據,向公安機關報案。
益海嘉里集團副董事長、首席運營官穆彥魁表示,中國食品行業要亮出法律之劍,以零容忍的態度,與惡意造謠抹黑中國食品行業的違法行為及其幕后黑手決戰到底。
穆彥魁說,自2010年以來,就不斷有人捏造謠言,在網絡上編造并大肆傳播毫無事實根據的謠言,惡意攻擊金龍魚品牌。特別是今年5月份以來,網絡黑手把某媒體三年前誤報并已更正道歉的舊聞翻出來進行剪輯加工后,利用新媒體進行大規模擴散傳播。這一方面對益海嘉里和金龍魚造成嚴重的傷害,另一方面也引起了食用油市場的混亂。很多朋友告訴他,他們就是吃著金龍魚的食用油長大的,如果金龍魚這樣的品牌都不值得信任,那整個中國食用油行業都將陷入信任危機。
穆彥魁指出,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食品網絡謠言扼殺的絕不僅僅是某個企業或品牌,已經超出企業危機的層面,在逐步向社會危機演化,因此,制造食品謠言的幕后黑手,就像社會的毒瘤,必須堅決清除。
“我們堅信,事實勝于雄辯,謠言止于智者,社會自有公論。”穆彥魁表示。
在此次活動上,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在發布會上發表了關于對近期流傳金龍魚地溝油不實信息的聲明,聲明稱近期在網絡上廣為傳播的視頻信息,所說的“金龍魚”涉嫌地溝油一事純屬子虛烏有,為金龍魚澄清了事實。
與此同時,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秘書長徐明偉發布“亮劍網絡食品謠言”行動倡議,鼓勵社會各界聯合起來,共同打擊粉碎網絡謠言。并向食品行業發出五方面倡議:堅持遵守法律法規;堅決推進企業自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堅決抵制網絡食品謠言;積極參與網絡謠言的治理。
金龍魚當即響應倡議,希望行業組織及行業內企業共同參與成立“打擊網絡謠言專項基金”,金龍魚首期將拿出3000萬元注入該基金,用于獎勵舉報人、促進政府部門、司法機關以及行業協會在相關領域的立法研究,開展與執法部門的交流活動,促進企業與執法部門在打擊謠言領域的協同合作等工作。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