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行業網絡謠言為何頻發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林春霞    時間:2017-06-30





      謠言對企業、行業,乃至對社會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在遣責造謠者和傳謠者違法行為的同時,有些問題不得不進行反思。為何食品行業會成為謠言的重災區?為何同樣一個謠言經過一段時間沉寂之后,又改頭換面地出現,而受眾仍信以為真?


      針對以上問題,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解釋,這與食品行業自身的特點以及多年來我國食品行業存在的安全問題密切相關。


      食品行業為何成謠言主攻對象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治介紹說,近幾年發生的網絡食品謠言數量很多,有數據顯示,在網絡謠言中,舌尖上的謠言就占了45%,這些謠言的傳播,對食品企業的聲譽、品牌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估量,網絡謠言集中體現在食品安全方面。


      劉治認為,食品行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產業,社會公眾關注度高,特別是食品安全問題很容易形成社會輿論的焦點。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彭蘭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食品企業有關的謠言之所以盛行,原因之一是食品安全問題在中國已經存在多年,而且在很多方面,形勢還很嚴峻。過去一些企業的做法也給人們留下陰影,公眾的神經也特別敏感,即使是面對謠言,也抱著寧信其有的心態。原因之二是公眾科學素養的缺失,而食品安全的很多謠言都與科學知識有關。原因之三是一些企業之間的競爭行為。


      “食品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家家戶戶都需要,這個行業一旦有什么事,容易引起憤怒和共鳴,因此也成了造謠者的主攻方向。”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至于謠言之所以能夠盛行,王瑞元分析認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企業在應對互聯網環境下的輿情處置還缺乏經驗,對一些不良意圖和網絡手段沒做到有效抵制;其次,這些企業在埋頭鉆研積極進取的同時,疏忽了對廣大消費者的常識性教育和引導,從而造成相當多的消費者對我國食品科技的進步缺乏必要的了解。


      網絡謠言對社會的危害不可估量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謠言對社會的危害不可估量,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傳謠的速度相當快,甚至是一傳千,千傳萬,傳千萬,呈幾十倍、幾百倍地幾何乘方傳遞,速度有多快,危害就有多大。而且,謠言一旦在受眾心里發生作用,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在短時間內很難消除。


      新華網副總裁楊慶兵表示,一個謠言不僅可能對一家企業甚至整個行業造成重大影響,對整個社會的穩定也有可能造成很惡劣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對正面的聲音進行放大。


      楊慶兵說,食品企業是中國食品行業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推動中國食品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為提升我國食品行業的整體水平,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因為網絡食品謠言的蔓延,嚴重損害了一些被謠言中傷的食品企業品牌榮譽,也嚴重影響了我國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王瑞元告訴記者,謠言具有很強的復制效應,現在網絡發達,一傳十,十傳百,其負面影響巨大。一旦散布出去,在消費者心里就會留下陰影,消費者會錯誤地認為,像金龍魚這樣的品牌油,如果是這樣,那其他企業也會這樣,這會引起消費者恐慌心理。


      王瑞元說,近幾年來,網絡上不斷傳出一些針對食品行業毫無科學根據的謠言,使發展起來的企業和精心培育的知名品牌蒙受不白之冤,既使是金龍魚這樣的知名龍頭企業也一再遭受惡意中傷,不僅給企業的正常運營帶來極大影響,更嚴重的是混淆了消費者的視聽,擾亂了消費市場秩序,同時也給中國糧油行業的聲譽帶來負面影響。


      對謠言所帶來的危害,企業更是感同身受。加多寶集團黨委書記龐振國說,相信很多企業都深受網絡謠言的各種傷害,網絡謠言不但對企業造成了傷害,對公眾影響也特別大,公眾不清楚這個食品質量到底是怎么樣的,因為它會削弱監管的公信力。


      “現在,網絡謠言之所以這么多,是因為它的成本不高。我們要從自身傳播來消除它對整個食品行業、對整個社會造成的傷害。”龐振國說。


      對謠言的危害,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波更是深有感觸。他認為,網絡謠言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很大破壞,它是一個全社會的問題。


      陳波說,如果讓這樣的網絡謠言得逞的話,實際上是給整個社會一個壞的榜樣,尤其是在惡性競爭環境下,今天有A,明天就會有B,今天你攻擊別人,明天就變成被攻擊的對象,如果形成這樣一種風氣,整個社會秩序就完全被打亂了,所以這樣的壞榜樣一定不能讓它得逞,全社會起來反對謠言是迫在眉睫的事。


      陳波呼吁,應該在網絡上團結所有的力量,不僅僅是企業來面對,而是社會所有的資源、政府、企業以及全球一起來面對這種網絡謠言,形成一種謠言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對謠言的制造者來講,成本就會進一步加大。如果加大造謠者的成本,相信對治理謠言會有所幫助。


      王瑞元坦言,現在單打獨斗解決不了問題,大家必須聯起手來,集中力量,結成打擊網絡謠言的互助聯盟,拿起法律武器,積極捍衛自身的聲譽,不給謠言肇事者作惡的機會。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食藥監局現場實驗辟食品謠言

      “筆直的黃瓜都噴了農藥,彎的黃瓜才是天然的?”“隔夜飯亞硝酸鹽超標?”“膠帶捆菜甲醛高?”昨日上午,東城區食藥監局啟動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區,工作人員通過現場做實驗的方式,將這些食品謠言一一擊破。
      2017-06-08
    • 治理網絡食品謠言營造行業健康環境

      治理網絡食品謠言營造行業健康環境

      近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幕后黑手利用網絡等渠道散布謠言的事件此起彼伏,特別是我國的食品行業和食品知名企業幾乎成了網絡謠言的重災區。今年以來,“塑料紫菜”“燃燒的粉絲”“牛奶出大事”“豬肉鉤蟲事件”等新老食品謠言...
      2017-06-29
    • 十部門:加強食品安全謠言防控 嚴懲謠言制造傳播者

      據食藥監總局網站消息,近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0部門印發《關于加強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主動公開政務信息,加強動態監測,及時組織辟謠,嚴厲懲處謠言制造者和傳播者。
      2017-07-27
    • 食品安全謠言應止于“共智”

      食品安全謠言應止于“共智”

      近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0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食品安全謠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動公開政務信息,加強動態監測,及時組織辟謠,落實媒體抵制謠言的主體責任,嚴厲懲處謠言制造者和傳播者。
      2017-08-04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