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們的投資喜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個行業在資本市場的狀況與冷熱。
據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2017年1月1日至8月17日),可供統計的VC/PE投資行為記錄共有2552條,投入資金總額共計約2572.5億元。其中,獲得較多注資的領域仍是TMT行業、信息科技等,而在這些領域中,一些細分行業獲得投資的情況有了變化。
生鮮電商即是如此。從數據顯示的情況可知,雖然今年也有歸屬于互聯網零售、農業領域的項目獲得投資,但和此前的數據相比,商業模式、定位皆有明顯的變化,更多的創業項目選擇在生鮮鏈條的某一端進行布局。
今年以來,生鮮電商集體遇冷的消息時有發布。
而梳理關于生鮮電商行業的觀點可知,持續虧損是困擾全行業的問題,也有生鮮電商在嘗試從線上走向線下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因此,依靠自身的力量實現盈利,被認為是生鮮電商能繼續走下去的重要因素。
8月16日,《證券日報》記者獲悉,百果園在并購生鮮電商一米鮮一年之后,正式對外宣布,2017年7月份線上單月銷售額突破1.2億元,線上日銷售額峰值達600萬元,線上會員數突破500萬人,線上月度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5%以上,且實現規模化盈利。
“能實現規模化盈利的主要原因是單店模型之下,線下零售店的固定成本并沒有增加,而線上本身的固定費用率非常低。” 百果園副總經理兼新零售負責人焦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解釋。
來自百果園的資料顯示,公司早在2014年,內部就已明確線下開店為線上服務,開店選址要結合未來線上業務發展而做決策。如今,以2500多家門店為據點,百果園不僅構建了全國最大的生鮮自提網絡,還很好地解決了生鮮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難題。線下為到店顧客提供“望、聞、問、切”的體驗式消費,線上通過自營App+第三方O2O平臺為周圍3公里的顧客提供外賣服務。
百果園在產業鏈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05年。其成立了果品供應鏈管理公司,不僅負責水果的統一采購,還直接參與到水果的生產環節。在上游,百果園布局了近230個水果種植基地,并擁有自己的種植技術、肥料生產等。
由于今年生鮮電商的集體遇冷,行業兼并來臨的聲音也時有閃現,對于未來是否會考慮更多運用并購來增強線上業務的疑問,焦岳對記者介紹:“我們對于標準化種植的板塊非常看重,也有投資和參與。”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