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在北京召開首屆中國乳業質量年會及中乳協第六屆理事會二次會議,發布了《中國乳業十年巨變》報告和《乳制品工業2017年發展形勢及2018年展望》質量工作報告,并對在2017年度嬰幼兒配方乳粉主流品牌質量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26家企業進行了表彰。
(圖片來源:互聯網)
質量監管嚴字當頭
數據顯示,2017年1~9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共抽檢乳制品1169批次,合格1164批次,合格率99.6%;2017年1~11月,國家食藥監總局抽檢嬰幼兒配方乳粉2432批次,合格2425批次,合格率99.72%。2017年我國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繼續保持了穩定向好的發展態勢,廣大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的信心進一步增強。
國家食藥監總局監管一司司長張靖表示,2008年以來,我國在乳制品質量管理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主要表現為六個方面。一是第一主體責任不斷落實,國內以生牛乳為主要原料的嬰幼兒乳粉生產企業基本建立了自建自控奶源基地;二是問題整改教育徹底,按照治標解決突出問題、治本建立長效機制的監管思路,國家食藥監總局對乳制品企業的從嚴監管在其他產品上不多,在國際上也不多;三是配方標簽逐步規范,做到了規范、清晰、嚴謹,國家食藥監總局將很快會對乳制品企業的新產品標簽標識進行全國性的檢查;四是質量安全更加穩固,連續三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抽檢合格率都在99%以上,2017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合格率達到了99.5%以上,全年有一半左右的時間是百分之百合格;五是嚴懲威懾效果顯著,針對體系檢查發現的問題,責令停產整改企業19家,立案查處10家,吊銷生產產品許可證10家,同時按照處罰到人的要求,對于相關企業的責任人員給予一定年限從業禁止的處罰,處罰最輕的是一年,也有三年或五年;六是行業自律持續加強。
乳制品行業動能轉換、健康轉型迫在眉睫,提升的破解之道就在于不斷地樹立質量意識,聚焦科技創新,提高管理能力。針對現存的管理能力和質量意識不足等問題,張靖建議要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堅持優質發展,以質取勝,增強人民群眾對高質量乳制品的獲得感和滿足感;要加快科技創新進步,要圍繞產業優化升級,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性研究;要提高質量管理能力,推廣應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提高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控制水平,發揚工匠精神,打造質量標桿企業和優質品牌。
進入2018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將按照“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四個最嚴標準,將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粉作為監管的重中之重,嚴字當頭,嚴防嚴控食品安全風險。同時,繼續推進體系檢查,2018年上半年將完成國內所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106家的體系檢查任務,對于新設立的嬰配企業將會有更嚴格的標準,在體系檢查結束以后,要更多地使用飛行檢查。在上半年全面完成體系檢查之后,國家食藥總局將在全行業推進食品良好生產規范以及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源體系,并在嬰配企業強制執行。
質量保障與轉型升級緊密結合
乳制品工業如何能夠盡快地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擺在乳制品工業企業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認為,乳制品質量保障要與智能制造、產業轉型升級緊密結合,要通過推進智能制造,引入相關智能設備,提高自動化程度,合理設置監控點,進而提高乳制品品質。
一直以來,工信部積極推進乳制品行業轉型升級,大力推動嬰配企業兼并重組,開展提高乳粉質量水平、提振消費信心的“雙提”行動,實施品牌培育,加強新型工業化基地建設,支持企業進行質量檢測技術以及追溯體系改造提升,推進產品追溯,提升智能化程度,加強誠信體系建設。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推進乳制品行業深入實施三品戰略,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做好國際化工作,并推進行業協會盡快落實高標乳行動計劃。
據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劉美菊介紹,自2008年以來,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實施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產業提升,所有企業的設備水平、檢驗能力、科研能力、質量保障能力、職工隊伍專業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生產過程實現程控化操作管理,達到了智能化工廠的水平。原料進廠、產品出廠嚴格按照規定實施批批檢驗,實現了原料可溯源,產品可追溯,責任可追糾。
如今,我國乳制品生產企業,特別是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技術裝備、檢測檢驗、科技研發和企業管理等能力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標準引領質量提升
標準對于乳制品行業發展的引領作用至關重要,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乳品標準體系來評價乳制品質量。
我國乳制品質量標準一直在不斷改進中。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介紹,2010年時,國家衛計委牽頭清理了60余項乳品標準,對乳制品質量提升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關于鮮乳中菌落總數的數量,由當年的50個變成了現在的200萬個,這個過程來之不易。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在此次年會上發布的《中國乳業十年巨變》報告顯示,2008年以來,國務院及相關部門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涉及乳制品的法律法規及標準,形成了完善的法規標準體系,涵蓋了奶牛養殖、原料乳收購、乳制品加工、質量控制、市場監督、產品銷售及廣告宣傳等各個方面,對于規范行業的發展、經營管理、產品質量安全、維護消費者利益發揮著重要作用。2010年以來,國家衛計委陸續頒布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74項,其中產品標準21項、生產規范標準3項、檢驗方法標準50項。特別是嬰幼兒配方乳粉標準,是我國第四代嬰幼兒配方乳粉標準,是參照CAC和歐盟相關標準,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的,是世界要求最嚴、技術含量最高的標準之一。
標準的生命力在于滿足和引領市場需求。我國2009年頒布實施的乳與乳制品質量安全國家標準,是鑒于當時的實際情況而定的,總體水平需要提升。實際上,乳制品企業都是執行高于國標的企業標準,大多數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但因宣傳不夠,特別是由于缺乏統一的“高標準”,各企業產品的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對提升消費者信心、改變中國乳業形象作用有限。
對此,國際乳聯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原理事長宋昆岡認為,我國乳制品行業應實施統一的高標準,生產高品質的產品,回饋廣大消費者,展現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整改所取得的成績。據宋昆岡介紹,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2018年將實施“高標乳行動計劃”,并將其作為協會重點工作之一,計劃于6月份之前完成制定高標準的原料乳、巴氏殺菌鮮乳、滅菌純乳、發酵乳的行業標準,7月召開標準宣貫會及“高標乳”標準實施啟動會。(記者 李鋒白)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