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豆漿、嘉和一品粥、老家肉餅、田老師紅燒肉……如今的中式快餐琳瑯滿目、各具特色。在滿足中國人難以被西化的胃的同時,中式快餐也迎來自己的崛起時代。
英敏特信息咨詢(上海)有限公司近日發布報告稱,受二、三線城市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影響,中國快餐和外賣市場規模2017年達到1.8萬億元。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快餐業增長迅猛,快餐市場價值在2007年~2012年間翻了一番,達到1萬億元,門店數量實現80%的增長。中式快餐在全國范圍內有220萬家門店,達到快餐店面總數的99.35%。保障食品安全、拓展門店布局、創新營銷方式、打入國際市場等,成為中式快餐企業崛起的秘訣。
標準化制作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都是民眾關心的頭等大事,而餐飲行業作為民眾飲食生活的主要服務方,自然也對食品安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餐飲企業要樹立品牌并獲得長久的發展,只有積極落實餐飲品牌的主體責任,用健康、放心、安全的美食才能贏得市場的認可。
在2018中國特許加盟展北京站,參展企業河南阿拉丁餐廳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食品安全一直是公司關注的重中之重。該企業是一家集直營體系建設、連鎖加盟、終端消費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2015年,該公司旗下品牌米多面多開始店面模式迭代升級,開啟了網絡時代的新型經營模式“米多面多城市便當”,并建立了新的中央廚房,各大門店統一配送食材,進行標準化食品制作。
目前,公司取得了國家SC認證,從源頭和制作過程兩方面保證食品安全。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米多面多不僅提供堂食,消費者也可在餓了么、美團外賣等外賣平臺進行訂購。2018年,米多面多品牌已入駐31個省、市、自治區,覆蓋近123個城市,發展全國連鎖門店700余家。目前各大城市正在布點快速發展中,今年預計全國連鎖門店將突破1500家。
聯手商超創新營銷
大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主營大鼓米線系列,自2010年第一家大鼓米線店在上海開業以來,以上海為中心,公司向全國輻射進行商業拓展布局,并已成功啟動全國乃至全球市場。截至2017年年底,大鼓米線全國門店有400余家,2018年預期新增門店300家。2017年5月大鼓米線加拿大多倫多店開業,目前,大鼓米線美國拉斯維加斯店正在籌備中。
上海大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加盟部區域經理伍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鼓米線發揮口味獨特的優勢,堅持走品牌路線,以優質的服務和高雅時尚的餐廳環境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更符合現代生活形態的快餐美食。目前,大鼓米線已與萬達、銀泰、大潤發、沃爾瑪、華潤萬家、歐尚、吾悅廣場、高鑫、太平洋等20多個全國知名商業地產及商超達成戰略合作,為大鼓米線店廣泛布局和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經過6年的營銷平臺搭建,目前大鼓已經具備了相對成熟的營銷模式,網絡與實體、線上與線下都是大鼓聯動營銷的主渠道,并推出了節慶優惠、新品優惠、團購優惠、買贈優惠等不斷組合與出新的營銷手法。在產品方面,大鼓米線具有鮮明的獨家風格,以灌湯米線為產品核心,有麻辣灌湯米線、番茄灌湯米線、大鼓鮮蝦米線、一品牛肉米線等多種口味的米線,搭配肥腸炒飯、外婆紅燒肉炒飯等米飯套餐,輔以其他小吃和飲品,且不斷推陳出新,產品線日趨豐富。
提升健康意識打入國際市場
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是永和豆漿國際連鎖事業發展的中國區餐飲總部,溯源自創立于1982年的臺灣永和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在30多年的生產經營中,永和豆漿以豆漿、米漿為主打產品,從單純的商品經營發展到提供配套服務的餐飲連鎖經營;從公司成立之初的建廠自產自營,到后來以品牌授權的方式發展加盟商和區域代理商進行特許經營。歷經30年的發展,永和豆漿成功探索出嶄新的經營模式,將商品生產與店堂服務融為一體,以重視快餐連鎖店的形式經營永和豆漿。自此,人們可以在窗明幾凈、環境舒適的餐廳品味豆漿油條等中式美味佳肴,完全告別街頭巷尾簡陋、不放心的飲食方式,實現了豆漿油條等傳統中式快餐消費的革命性轉變。
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集團董事長林炳生表示,永和豆漿舉起中華傳統美食品牌化的旗幟已有35年,同時,國際化道路也走了近20年。近百年來,鮮有中華飲食品牌能夠暢銷國際市場,這其中既涉及到中式飲食產業鏈標準化的問題,也涉及到現代生物醫學理論、營養學理論對傳統飲食加工方式的認同問題。永和豆漿在這兩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大膽的嘗試。為了使豆漿更加安全和健康,從產業鏈和技術兩個層面對豆漿工藝進行改良,摒棄了傳統的現磨加工方式,采用16道工藝制作出去皮除芽、無嘌呤負擔的安全豆漿。
通過20年的國際化,永和豆漿得到了海外市場的認可。目前,永和豆漿已經開到了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德國、意大利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張南燕)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