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中國葡萄酒挺好的,但是中國消費者覺得自己國家的葡萄酒不好。”一位法國葡萄酒莊莊主如是說。他一語道出中國葡萄酒發展面臨的窘境。
西方葡萄酒歷史久遠,文化底蘊濃厚,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葡萄酒風靡世界的今天,很多中國人認為葡萄酒是外來文化,因而葡萄酒長期被列入“洋酒”之列。
起步晚、推廣模式落后
對于如今的中國葡萄酒業來說,葡萄酒文化氛圍嚴重缺乏,民眾對國產葡萄酒的認可度、認知度低是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葡萄酒產業經濟專家、濱州醫學院葡萄酒學院教授劉世松認為,民眾對國產葡萄酒認知度低與我國葡萄酒產業起步晚息息相關。“我國葡萄酒真正產業化從改革開放起步,僅有三四十年的時間。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走過國外幾百年的路,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他表示。
在他看來,一方面進口葡萄酒先入為主,另一方面世界各國葡萄酒在中國的持續推廣都是造成民眾對國產葡萄酒認知度低的原因。“進口葡萄酒在中國的推廣非常成熟到位,但是中國葡萄酒的文化推廣體系還沒有形成,仍處于學習國外的過程中。”他表示。
原料短缺存危機
中國葡萄酒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因受釀酒葡萄基地種植面積及生產周期和產量的限制,原料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葡萄酒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進口葡萄酒價格低廉,國產葡萄酒企業成本高,一些中小型葡萄酒生產企業不愿意在基地建設上投入過多的精力和資金,而是直接選擇進口葡萄原酒。”劉世松介紹道,“葡萄酒是個性化的產品,如果將進口酒‘穿上’國產葡萄酒的外衣,就失去了中國葡萄酒應有的風格與個性。”“中國擁有眾多葡萄酒產區,其多樣性不亞于歐洲。中國葡萄酒品種多樣性強,完全具備成為世界一流葡萄酒大國的潛力。”北京龍澤上谷葡萄釀酒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欣新表示。
在他看來,讓民眾對國產葡萄酒感到驕傲,需要整個企業和行業共同發力。
龍頭企業示范引領
作為行業后來者,中國葡萄酒雖然面臨著各種問題,但是仍然在沖擊中努力提升自己,以長城、張裕等為代表的骨干企業在引領中國葡萄酒往前走。
近日,長城酒事業部總經理、中糧名莊薈總經理李士祎表示,長城葡萄酒的定位是聚焦產區特色、聚焦核心價位段,打造戰略單品組合;堅持中國產區、中國風土和中國口味,推出長城五大戰略單品,對各個價格帶進行全覆蓋。
長城葡萄酒推出了全新品牌定位,即“中國長城,紅色國酒”,將長城葡萄酒打造成中國葡萄酒的國家符號、國家名片和國家品牌。
在中國舉辦的2018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上,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表示,葡萄酒是最具國際化的飲料酒,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中國葡萄酒產業也非常需要與其他葡萄酒生產國加強溝通與交流,通過互相學習贏得更好發展。
參加世界級的賽事也將使更多優秀的中國葡萄酒品牌脫穎而出,大大提升中國葡萄酒的自信心和民眾的認可度,從而促進中國葡萄酒產業與世界的接軌和良性發展,使中國從葡萄酒生產大國向葡萄酒強國發展。(曲曉麗)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