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各大城市餐飲業增長旺盛 預計將保持兩位數增速發展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7-18





      近年來,我國餐飲業發展迅速,老百姓的餐桌也越來越豐富。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餐飲業營業額連續20多年實現兩位數高速增長。記者梳理了北京、廣州、上海、香港地區餐飲行業目前的發展狀況以及治理措施,整體來看穩中向好,預計餐飲業將在旺盛的市場需求下持續增長。


      北京:餐桌食品明年過半品牌化


      在近日召開的北京冬奧會食安動員部署會上,北京市大型食品批發市場、連鎖商超、中央廚房、集體配餐單位與來自全國21個省、55個地市、81個縣的基地企業共同簽署了500余份優質安全水果蔬菜產銷直掛協議、100份畜禽肉蛋和水產品產銷直掛協議及130余份米面糧油制品產銷直掛協議。其中,市民喜愛的“小龍蝦”將以湖北潛江為起點,持代表產地身份和安全品質的“一票通”直接進入簋街餐館和大洋路等批發市場。


      山東濰坊投資10億元對20萬畝耕地進行了土壤改良修復,建立了農產品生產、加工、分級、冷鏈等各環節標準體系。濰坊市副市長馬清民在北京冬奧食安部署會上表示,濰坊將組織更多農業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為首都提供更質優價廉的品牌農產品。屆時,八方美食經基地嚴苛把關與當地嚴格監管以及北京食藥監管部門的不定期飛行檢查后,才能匯聚京城。


      北京市食藥監局局長徐志軍說,實施“區域協作、基地保障、全程監管”機制后,到2019年底之前,北京市重點食品的標準化、基地化、品牌化覆蓋率將分別實現果蔬70%、豬牛羊雞肉60%、禽蛋和水產品50%以上;2021年底,食品生


      產供應標準化、基地化、品牌化格局將全面形成,覆蓋市場各類食品品種,低端無品牌農產品將基本退出北京市場。


      質量高了是否意味著價格貴呢?北京市食藥監管部門還表示,通過京內外生產端與消費端的直接對接,減少流通環節,反而能在品牌化的同時降低產品的入市成本和消費端價格,讓市民得到更多實惠。


      廣州:餐飲企業已超12萬家


      目前,全國餐廳總數已經超過600萬家,其中中餐占75%,就業人口約3000萬人,市場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社會零售總額的10.8%,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


      《廣州藍皮書:廣州商貿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近年來,廣州餐飲企業已超過12萬家,住宿餐飲業零售額穩居全國各大城市前列。2017年,廣州住宿餐飲業更是以1143.24億元的零售額位居全國第一,總量超過上海、北京。從住宿餐飲業占社零總額比重看,廣州占比最高,達到12.16%,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中占比最高。


      分析認為,廣州市餐飲業經過一段時間的快速發展,目前已跨入平穩增長階段。住宿餐飲業在總量不斷擴大的同時,增長率由2015年的9.8%下降到2016年的7.7%,2017年進一步下降到了6.2%,增幅處于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之末。


      從空間布局看,廣州已形成27個餐飲集聚區,有購物中心美食廣場66個,餐飲企業約13萬家,餐飲企業總體布局比較合理,與人口及居住、商業用地耦合度較高。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情況。


      報告指出,廣州可加強戰略謀劃,推動餐飲業長效發展。與此同時,針對廣州的中國餐飲百強企業、老字號企業、鉆級酒家等龍頭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資金支持,鼓勵企業走出市外、省外、國外開設分店,擴大廣府粵菜的影響力。推動餐飲龍頭企業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探索多元化經營路徑。


      上海:“疏堵結合”探索新業態監管


      一場針對無證照餐飲的攻堅戰正在上海打響。上海市政府召開2018年無證無照食品經營治理工作推進會議,半年來,上海市已治理無證無照食品經營22579戶,松江、楊浦、虹口等13個區已實現“零無證無照”。疏堵結合原則下,“移動餐車”等新業態也將充實到供餐隊伍中。


      上海市食藥監局局長張準民表示,雖然對許可和備案適當放低了門檻,但依然會守住食品安全底線。通過治理,把本來不納管的無證照企業進行了納管,既保護了經營者的利益,也保護了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松江區區長陳宇劍表示,疏堵結合體現的是執法溫度,隨后將建立長效機制,實現常態、長效的管理。


      在推進治理工作的過程中,各區也摸索出了一些新辦法。比如,寶山、靜安、普陀等區創新執法方式,進行延時執法,錯時監管,防止回潮現象。靜安等市中心,跨前一步、主動幫助無證餐飲尋找符合辦證條件的區域。松江等區聯動房管、公檢法等部門,形成社會共治。


      松江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徐林表示,將聯合房地部門,針對經營戶的業主的房屋不合法、或者存在居改非、在居民樓下從事嚴重污染的無證食品經營活動,由房屋管理部門把房屋納入黑名單,在交易過程中采取限制性措施。


      張準民表示,各區還在探索疏導機制及便民新業態監管服務,確保老百姓“家門口的便利”。上海市食藥監局正在聯合市商務委、公安、城管執法、綠化市容、環保等部門,共同研究“移動餐車”等新型業態的監管要求。


      香港:市場規模將達1185億港元


      近年來,香港餐飲行業穩步發展。據數據統計顯示:香港的餐廳數量由2013年的約1.9萬家增至2017年的約2.82萬家,而中式餐廳的數量同期則由1.09萬家增至1.62萬家。預計餐飲業將在市場需求旺盛下維持可持續增長。


      從餐飲服務業來看,香港餐飲服務業的市場規模由2013年的970億港元增長至2017年的1127億港元,年均復合年增長率為3.8%。隨著旅游業進一步發展、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持續改善及人們傾向更多外出用餐,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18年香港餐飲服務業市場規模將達1185億港元。(本報記者 周巖 綜合整理)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北京餐飲業排放設“門檻” 逾6萬家餐館將減排顆粒物近3000噸

      5月16日,北京市環保局發布關于征求北京市地方標準《餐飲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標準》)和《餐飲業油煙顆粒物的測定手工稱重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擬加強對餐飲污染源的控制。
      2017-05-17
    • 中國餐飲業進入了提質轉型升級新階段

      中國餐飲業進入了提質轉型升級新階段

      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推進餐飲業發展,要盡快加強“兩個能力”建設。一是要加強餐飲企業滿足市場需求的供給能力建設,二是要加強政府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建設。
      2017-06-26
    • 信息化助餐飲業競爭力提升

      在信息化社會,信息是一種虛擬的經濟資源。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明基曾表示,餐飲業的信息化是通過利用網絡技術,引導受眾參與內容傳播,對餐飲產品、品牌、活動產生了解、認同和共鳴,以達到受傳雙方雙向交流等目的。
      2017-07-20
    • 中國餐飲業進入提質轉型升級階段

      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和普洱學院聯合推出的《餐飲產業藍皮書: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7)》近日正式發布。藍皮書指出,中國餐飲業進入了提質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2017-07-30

    熱點視頻

    宏觀經濟“底色”良好 財政收支“亮點”頻現 宏觀經濟“底色”良好 財政收支“亮點”頻現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