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奶產品質量安全研究報告》出爐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2-19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以下簡稱奶業創新團隊)編著的《中國奶產品質量安全研究報告(2017年度)》(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出版發行。該報告是繼《中國奶產品質量安全研究報告(2015年度)》后,第三次公開發布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研究報告。2017年,奶業創新團隊聯合全國50余家風險評估與質檢單位,以及近百名科技人員對我國奶業再次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并通過相關國際合作與交流對當前形勢進行了客觀分析。該報告使用60余個圖表,以及大量數據客觀評估了我國奶產品的質量安全狀況。《報告》介紹了國產奶質量安全水平現狀,展示了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研究結果與科技創新進展,并針對獸藥殘留、耐藥性以及嗜冷假單胞桿菌進行了系統的風險評估,總結了優質乳工程技術進展。


      優質奶產自本土奶  適量進口奶為補充


      與其他食品相比,奶類產品是更加鮮活的一種食品,含有種類繁多的活性營養因子,是養育生命的必需物質。農業農村部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開展的系統評估證明,這些活性營養因子特別“脆弱”,容易受到過度加熱、遠距離運輸或者長期保存的傷害而失去活性。“因此,優質奶產自本土奶,是科學規律,也是國產奶立于不敗之地、應對進口沖擊、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根本所在,是我國奶業發展的方向。”奶業創新團隊帶頭人王加啟在向記者介紹這一報告時強調。


      據了解,按照《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部署,到2020年,我國國產奶產量約4100萬噸,還有1700萬噸需要進口。“要以開放的心態、自信的心態對待進口奶。適當進口奶產品,是對國產奶數量不足的補充。但是,優質奶的大旗,還要依靠國產奶來扛。”王加啟表示。


      進口液態奶品質偏低  原因在于“熱傷害”


      當然,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的液態奶,都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在食品安全方面有保證,可以放心飲用。但是,品質評估分析發現,國產奶與進口奶存在顯著差別,進口液態奶品質偏低。


      首先,進口液態奶中活性蛋白質因子含量顯著偏低。農業農村部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對β—乳球蛋白的評估結果表明,國產優質巴氏殺菌奶中的平均值為2291毫克/升,最低值為2078毫克/升;進口巴氏殺菌奶中的平均值為186毫克/升,最低值為182毫克/升,β—乳球蛋白的水解物或分子修飾物,具有降膽固醇與抗氧化等生理活性。國產優質巴氏奶的乳鐵蛋白平均含量為10.4毫克/100克,進口奶只有1.3毫克/100克,差異顯著。目前,乳鐵蛋白在抗菌、抗病毒等方面的功能,得到眾多研究者的科學實驗證實。


      其次,進口液態奶保質期偏長。國產優質巴氏奶的平均保質期為6天,而進口巴氏奶的平均保質期為16天。國產優質經超高溫瞬時處理工藝(UHT)奶的平均保質期為182天,進口UHT奶的平均保質期達到318天。進口液態奶的保質期普遍長于國產液態奶。


      第三,進口液態奶糠氨酸含量偏高。國產優質巴氏殺菌奶的平均糠氨酸含量為6.2毫克/100克蛋白質,最高值7.7毫克/100克蛋白質,而進口巴氏殺菌奶的平均糠氨酸含量為49.2毫克/100克蛋白質,最高值79.4毫克/100克蛋白質。糠氨酸含量過高,表明牛奶的受熱程度高、保存時間長或者運輸距離遠。


      國產奶質量安全穩中向好  消費者信心進一步增強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食品抽檢合格率97.6%,其中奶制品合格率99.2%,奶制品合格比例遠高于整個食品合格比例。2017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嬰幼兒配方奶粉225批次,被抽檢樣品合格率100%。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質量安全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消費者對國產奶制品的信心進一步增強。


      而歐盟官方的食品與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2017年年度報告中,食品不合格通報3403起,其中奶產品相關61起,占1.8%。比較來看,當前我國奶產品安全整體上也已經達到處于較高水平。


      打造優質乳品牌 國產奶品質獲提升


      報告表明,“優質乳工程”工作在產業層面上進一步增強影響力,已從2016年開始的僅有2家企業示范,到2017年發展為23家企業示范單位。


      據介紹,國家優質乳工程是原國家農業部授權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業創新團隊針對中國奶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專項研究項目。自2008年以來,我國奶業持續出現負增長,且進口乳制品年增長率超過30%。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奶業質量安全狀況不穩定,又有境內外借機炒作,夸大危害,抹黑國產乳制品,導致廣大消費者對國產乳品心存疑慮,消費信心低迷;二是長期以來,我國奶業鏈中利益分配嚴重不平衡,奶農處于弱勢地位,效益一直偏低,造成優質奶源供應不足;三是過度依賴進口,將導致我國奶業失去了技術創新和經濟效益的制高點。


      在我國奶業進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業創新團隊形成并提出了適合國情的優質乳生產的奶牛營養調控與規范化飼養技術成果,于2013年由原農業部向國家建議實施國家優質乳工程,獲得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可,至此國家優質乳工程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展開。2016年,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正式成立。


      2017年度,聯盟以生乳用途分級技術、加工工藝優化技術和奶產品品質評價技術等3項技術為核心,建立優質乳工程技術規范6套,組裝集成為“優質乳工程技術體系”,形成以“技術”為核心的聯盟凝聚力,在光明乳業、現代牧業、新希望等18個省23家企業示范應用,引導行業建立品牌至上、品質優先、綠色低碳、利益平衡的發展新模式,生產出品質全面優于進口的奶產品,培育了國產優質乳品牌,從根本上提升了示范企業對進口奶的核心競爭力。據了解,2017年度,示范企業新希望華西乳業優質巴氏殺菌乳銷量同比增幅18%;長富乳業增長13%,優質巴氏殺菌乳占福建市場90%,優質乳品牌影響力逐漸得到全國消費者的認可。國產奶業正在實現從簡單變換花色品種,向提升內在品質,打造優質乳品牌轉變。


      據介紹,示范企業去掉了傳統加工工藝中的閃蒸等工序,加工溫度由原來的95℃降到75℃。示范企業每加工1噸巴氏殺菌乳節約48.55元,加工成本降低15%以上。降低CO2排放46.51千克,降低SO2排放0.15千克,降低氮氧化合物排放0.13千克,實現了綠色低碳發展。(記者 楊曉晶)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