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如何守護食品安全?中外食品界專家探討八大議題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4-25





      4月18日,以“創新驅動食品安全與健康”為主題的2019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辦。大會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主辦,深入探討了國際食品領域面臨的新問題,對應中國食品安全與產業健康轉型的難點和焦點,探索中國食品工業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發展之路,為解決中國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與健康問題提出更多科學路徑。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介紹,10年時間,中國食品工業觸底回升、健康轉型。科技在未來食品安全與健康評價中,將被更多聚焦,要用科技創新筑起食品安全與健康的長城。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總監王鐵漢在開幕式上表示,食品安全需要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全社會多方共同面對,需要健全防范機制和搭建交流平臺形成全球共治。近年來,中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遵循“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原則,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場準入為條件,以過程監管為基礎,以抽檢監測為著力點,以預警交流為紐帶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不合格率由2014年的5.3%下降到2018年的2.4%,公眾對食品安全滿意度有較大提升。

      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食品安全三處處長熊先軍表示,相比國內食品,進口食品的供應鏈更加國際化,食品原料生產、成品加工、貨物運輸等各環節處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風險環節和責任主體更加復雜,安全風險也更加難以確定。安全是食品行業的底線,安全也是食品貿易的基礎。

      中國食品工業已進入以“安全與健康”為導向的深度轉型期。進入2018年,這一轉型的速率在加快,難度在加大。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食品企業40793家,較上年大規模減少2037家。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1萬億元,增速5.3%,低于上年水平。但食品工業利潤增速10.8%,利潤增速高于產值增速5.5個百分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提出了對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思考。他指出,當前中國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食源性疾病是最大的食品安全問題,但是壓力不大。負面輿情危害突出,已成主要問題。他通過溯源與信息平臺,對標準的建議,監管及執法工作模式,以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等內容,提出應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孟素荷指出,中國食品工業的結構轉型,正以價值提升的形式顯效。諸多新的食品品類和銷售業態,如辣條等傳統食品、酵素等新興植物源食品、具有獨特中國風格的功能食品、需求旺盛的老年食品及占全國食品市場銷售額30%以上的網絡銷售食品等,已快速發展成體量龐大的食品工業新增經濟板塊。同時,國門大開后食品安全的輸入性風險加大。

      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科學主席Vish Prakash在“關注食品安全以外的安全——安全食品的未來計劃”的報告中表示,食品必須是100%安全,而且在安全方面沒有任何交易可談。食品安全的保證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涉及到部門之間的協調管理以及所有衛生農業規范和植物檢疫條例等,同時也包括食品加工必須符合最新分析方法的發展,以確保產品安全地進入市場。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把食品安全與前沿科學聯系起來是必然趨勢,不能找借口在一個地區/國家消費不安全食品或把這些不安全食品出口到其他國家。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杜邦營養與健康事業部亞太區總裁李永敬表示,近年來,消化健康、植物基和蛋白質占據了全球食品、健康和營養十大趨勢的前列。而老年食品、發酵/益生菌食品,以及植物蛋白食品等,將成為亞洲地區健康食品業未來創新的方向。

      針對食品安全預警與風險交流,歐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愛爾蘭都柏林大學教授Patrick Wall博士認為,在新媒體時代,消費者對食品生產和食品安全的信任仍然比較脆弱。而數字媒體溝通技術卻可以有助于食品新科技的傳播,開展科普、辟謠等工作。食品科學家和食品相關科研機構,作為食品科技的權威,急需學習并利用新媒體技術。這一點在中國顯得更為重要。特別是在非洲豬瘟這樣的疫情時刻,讓真實準確的信息(而不是謠言)快速大范圍的傳播可以借力新媒體。他期待看到中國食品科學家將本國數字媒體方面的優勢帶入食品科普,在食品信息溝通方面引領國際同行。

      據悉,此次大會邀請國內外食品界重量級大咖,圍繞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擁抱大健康、食安監管體系的“中國方案”、互聯網時代的食安智能管理、過敏原成分交叉污染的檢測、食品安全預警與風險交流、棕櫚油產業發展、我國食品工業檢測標準等8個重點方向開展深入研討,為國內外食品科學家在食品營養與健康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了與產業對接的突破口,為食品工業的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和發展方向。(胡可璐)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做好農村食品安全引導

      當前,個別農村小學成為“五毛零食”的重要去處。這些“五毛零食”大多沒有正規的生產廠家,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用過多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2017-03-27
    • 美食微商食品安全咋保證

      麻辣牛肉干、手工泡菜、自制蛋糕……近幾年,微信朋友圈里多了不少叫賣美食的聲音。幾張令人垂涎的美食圖片,配上對口味和制作過程的介紹,便是賣家對其產品的全部“包裝”。
      2017-04-20
    • 抵制食品安全謠言 需“五方凝合力”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發布了一批“近年來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 “小龍蝦用于處理尸體”、“筆直的黃瓜是噴了藥”、“肯德基、麥當勞使用轉基因的雞”等,包括最近微信群上流傳的“牛奶又出事了”的消息竟全是謠言。
      2017-04-28
    • 中國食品安全難題:動植物疫苗遭遇審批、散養雙重尷尬

      相對于技術快速發展和生產成本的不斷降低,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動植物疫苗在國內的現實層面遭遇到了尷尬。從田間地頭的生長,工廠車間的生產加工、長途跋涉的物流運輸,再到人們的餐桌,安全貫穿了農業生產、養殖及食品工業...
      2017-05-24

    熱點視頻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國人民銀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國人民銀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