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奶市場加入“洋玩家”能否打破區域企業壟斷格局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4-28





      一直以來,中國鮮奶市場多由國內“玩家”參與其中,而受到奶源、冷鏈、物流和渠道等因素的影響,一直以來外資無法在中國布局鮮奶產品。如今,這一現狀正在發生轉變。


      快速增長的鮮奶市場


      隨著中國消費市場的升級,鮮奶逐漸成為乳品市場的焦點。據尼爾森數據,自2018年起的3年內,鮮奶產品在中國市場預計將以18.5%的年復合增長率發展,到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增至70多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鮮奶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在向高端化轉變。2018年,高端和超高端的鮮奶產品在整體鮮奶品類中的占比增速迅猛,增長率分別為20.3%和56%。


      目前在國內市場中,鮮奶的銷量只占液態牛奶的10%,一線城市中這一比例也僅為30%。而在美國、英國、日本這些乳品非常發達的市場,鮮奶占比高達90%。恒天然中國研發總監許德生表示:“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成熟市場已經趨于飽和,中國是目前全球少數增長迅猛的市場之一,低溫鮮奶市場增長尤為迅速,已經出現消費拐點。”上海至匯營銷首席顧問張戟表示,“源于伊利、蒙牛等大乳企的推廣,消費者關于乳制品的認知方向主要集中在滅菌奶,對鮮奶了解并不多,但相比滅菌奶,鮮奶本身確實是一個更好的品類。”張戟認為,鮮奶屬于城市型乳品,生產時間和半徑較短,營養價值高、口感好,是日后國內乳品的發展方向。另外,相較于滅菌奶,鮮奶產品在價格上雖然沒有太大差別,但隨著廠商對于這一品類的推廣、包裝的升級等,利潤還有著提升的空間。


      不過,業內也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鮮奶的市場需求并未真正達到高峰。目前,鮮奶消費的主要市場為一、二線城市,而這一市場已經趨于飽和,而三、四線城市依然受限于冷鏈等問題,還無法觸及這一品類。


      市場壁壘被打破


      與常溫奶不同,鮮奶產品是指采用巴氏殺菌法加工而成的牛奶。由于鮮奶產品需低溫保存,且保質期較短,因此在奶源和工廠距離、終端冷柜配置以及物流等方面受到限制。目前來看,市場占有率靠前的鮮奶企業多為區域型品牌,這類乳企在本地區域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消費者基礎,再加上多年的渠道布局、運輸距離等限制,在這一行業中形成了壁壘。


      受制于以上因素,外資品牌以及其他大型乳企一直無法大規模布局國內冷鮮奶市場。不過,隨著企業對自有奶源和工廠的布局以及冷鏈系統和物流運輸的完善,鮮奶市場的壁壘正被逐漸打破。例如伊利、蒙牛等乳制品企業,通過在全國建設和收購牧場的方式,在全國布局奶源。2017年和2018年,蒙牛分別完成對現代牧業以及中國圣牧旗下公司圣牧高科的收購,這兩家公司在內蒙古、四川、陜西、黑龍江、安徽等省都持有自營牧場;伊利則已經在除內蒙古外的黑龍江、四川、湖北、安徽、河南、浙江等地擁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場2000多座。


      外資乳企也在布局


      為解決奶源困擾,恒天然與雅培聯手建設包括有5家牧場的奶牛養殖基地,目前已在中國河北、山西建成兩大牧場群,共有7座牧場、6萬多頭奶牛,每年產出超過3.5億升奶。目前,擁有外資背景的牧場除了恒天然與雅培外,還包括2012年就在黑龍江省布局牧場的雀巢、2013年與現代牧業聯手的KKR基金等。


      宋亮表示,恒天然在陜西與河北的三個牧場,此前一直為蒙牛、伊利提供奶源,而隨著兩者客戶需求的減少,恒天然就利用多余的產能推出新品,這三個牧場也主要針對華北市場進行供應。但由于物流半徑過遠,對冷鏈要求會比較高,成本肯定也會增高。


      全國性乳企的爭相布局,再加上外資品牌的介入,國內巴氏鮮奶的競爭已經由“區域型競爭”發展為中外品牌混戰為主的“全國性競爭”。


      洋品牌前景幾何


      以恒天然為代表的新入局者不僅要面對蒙牛、伊利等龍頭企業對全國市場的爭奪,還需要面臨區域型乳企對本地市場的固守。恒天然方面表示,旗下安佳鮮牛奶將首先在上海推出,而在以上海為代表的華東市場,他們需要面對當地“大佬”光明乳業的競爭。


      尼爾森數據顯示,因為長期深耕鮮奶市場,光明乳業在國內鮮奶市場的占有率達到48.5%,并在華東市場占有主導地位;在珠三角,鮮奶市場一直為風行、燕塘和晨光“三巨頭”所瓜分;西南市場、京津冀地區則分別以新希望乳業和三元食品為代表。


      對于區域乳企來說,面對外部壓力,他們自有求生之道。


      某山東乳企銷售負責人表示,低溫鮮奶的經營與常溫奶完全不同。他解釋,低溫鮮奶在離開奶牛后需要馬上冷卻,整個流程是“當天擠奶、當天運輸、當天加工”,即便在最終的銷售網點,也要持續確保牛奶溫度保持在適當的范圍。“僅僅是確保牛奶不會因為受熱而變質,就需要很大一筆費用,想要做到全國性的擴張,成本太大了。而且因為產品只有7天的保質期,沒辦法和常溫奶一樣向經銷商壓貨。”該人士說。


      的確,鮮奶產品在市場中的打法與常溫奶有著很大不同。


      據招商證券研報,與常溫奶“高品牌投入+快速渠道覆蓋”創造大單品的模式不同,低溫奶的成長速度受制于兩個方面,第一是網點的鋪設速度,如低溫冷柜的投放;第二是消費者的教育培養,如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因此低溫產品較難享有常溫單品的爆發曲線,需要較高投入以實現高于自然增長的速度。要做好上述兩點,需要長久的前期投入。


      除此之外,作為鮮奶產品銷售的“最后一公里”,入戶配送的方式一直是鮮奶產品的核心渠道,占到鮮奶乳企的大部分份額。新入局者要想在該領域有所建樹,入戶渠道絕對是重頭戲。


      據張戟介紹,以南京本地鮮奶品牌衛崗為例,其鮮奶每天的入戶配送量約為60萬份,在自身鮮奶品類的銷售當中占絕大部分。此前入戶渠道大約占到所有鮮奶品牌銷售量的90%以上,現在略有下降,但依然擁有絕對優勢。


      外來品牌想要將觸角伸向入戶渠道并不容易。訂戶資源需要企業深耕當地市場,進行長期經營和推廣,在諳熟本地消費者的喜好后,進行培養和引導。張戟認為,想要進行入戶配送,外來品牌就必須建立奶站和配送隊伍,但因此又會帶來較高的運作成本,產品價格也會相應提升。“現在奶制品市場格局已定,不論是外資企業還是國內品牌,想要在鮮奶領域有所作為,面臨的挑戰不小。”張戟如是說。(王言)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生乳將出臺新國標,推出鮮奶奶源分級機制

      生乳將出臺新國標,推出鮮奶奶源分級機制

        行業人士指出,生乳分級制度將鼓勵“養好牛、產好奶”的氛圍,尤其是改變當前越是規范化大型牧場反而因為管理成本偏高而虧損的狀況。此外,此舉也能引導牛奶加工企業積極自建優質奶源基地,形成整個乳業鏈條的良性發展。
      2018-03-07
    • 千億元市場鮮奶或成為乳品新風口

      千億元市場鮮奶或成為乳品新風口

      近幾年,低溫鮮奶打開了乳業新的大門,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鮮奶正成為最佳選擇之一。又帶來了新的風口。
      2019-03-1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