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業以浴火重生之勢,在追求質量安全的道路上不斷創出佳績——
連續10年三聚氰胺等重點監控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100%;2018年全國生鮮乳質量抽檢合格率達99.9%。
在日前召開的第六屆“奶牛營養與牛奶質量”國際研討會上,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肖放提供了這組數據。
肖放介紹說,奶業相關標準、檢測技術日趨完善,制修訂奶及奶制品相關標準近千項,生產規模化、標準化水平逐步提高,覆蓋全產業鏈的質量安全控制措施進一步健全。同時,針對風險隱患持續開展生鮮乳專項整治行動,嚴防、嚴管、嚴控重大質量安全風險,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行為。
但保障質量安全并非終極目標。從“合格”到“優質”,今天的中國奶業在振興之路上又有新成績。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牽頭,聯合多家全國奶業科技優勢農業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共同成立的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構建了優質乳工程技術體系,建立了生鮮奶用途分級、低碳加工工藝和優質奶產品評價3項核心技術和6項技術規范,已在全國42家乳品企業中推廣示范應用。
“根據我們的研究,國產液態奶品質優于進口液態奶。進口液態奶因為運輸距離遠、熱加工強度高、保存時間長等局限性,導致品質下降。”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王加啟說,“優質乳工程有效提升了國產乳制品的品質。示范企業生產的優質巴氏奶,新鮮程度高、避免了過度加熱影響,乳鐵蛋白等活性營養成分含量高于進口同類產品。”
此外,近年來我國奶牛品種、苜蓿飼料、精細化飼養技術都取得重要進展,并與多國建立了奶業科技合作協議和對話機制,交流和共享世界先進經驗和技術。
國產奶業提升品質的努力逐步獲得市場認可:2018年進口液態奶數量10年來首次下降,國產液態奶產量和消費量則明顯增加。
科技是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未來,奶業科技發力重點何在?據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介紹,將啟動牛奶優質化重大科研計劃,攻關目標是提升奶牛日糧轉化率、提升牛奶乳脂肪、乳蛋白的含量等核心技術。同時,全面發展產學研一體的奶業科技創新研究,為改善牛奶品質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路徑,為奶業振興和優質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新華社記者 董峻 于文靜)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