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品質保證能力大幅提升,品牌美譽度快速擴展,許多優秀的食品品牌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向海外市場拓展。近日,在由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食品產業發展大會食品工業企業家“走出去”論壇上,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安琪生物集團有限公司、加多寶集團、中國輕工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的代表,圍繞食品企業如何“走出去”,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和做法,并就企業在海外投資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出建議和解決方法。
把握“一帶一路”機遇促轉型
目前,我國正處于加快現代化食品產業建設的重要發展時期,在農業和食品產業領域,與“一帶一路”沿線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具有高度互補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指出,引導糧食企業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建立健全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融資擔保機制,鼓勵保險機構為糧食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保險服務。
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春喜認為,食品企業充分抓住“一帶一路”倡議在產業經貿領域所提供的機遇,利用全球資源賦能企業發展轉型,是促進我國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新時代下,人們對食品有了更多品質化、多元化的需求,食品企業應緊跟時代步伐,以高質量發展推動行業進步。
“為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品質需求,伊利將目光投向海外,‘一帶一路’建設為伊利進行全球資源整合搭建了橋梁。”劉春喜從以下三方面分析了企業如何“走出去”:一是深化資源合作,聚焦全球最優品質。隨著消費升級趨勢,消費者對食品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打造高品質,必須要有優質資源。新西蘭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乳業資源發達,伊利依托新西蘭優質的奶源資源,不斷打造高品質產品。二是強化創新協作,打造全球智慧鏈條。食品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這一核心驅動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食品行業要善于借力全球智慧,強化創新協作,以開放式創新平臺為紐帶,聯結全球頂尖的創新資源,探索食品行業發展中的難題。三是把握市場機遇,加快產品海外布局。劉春喜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伊利將繼續把握機遇,加快海外布局,將“乳業絲路”延伸到更遠的地方,用高品質產品實現“讓世界共享健康”的夢想。
海外布局面臨諸多挑戰
目前,我國向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食品,“一帶一路”建設為我國食品行業開拓海外市場帶來新的歷史機遇。企業在把握市場機遇,加快產品海外布局的同時,也面臨著各種挑戰。
“相比國內經營,海外經營面臨著更大困難和更多風險。”湖北安琪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明華如是認為。他介紹說,安琪在海外緊緊圍繞市場做戰略策劃,針對目標國積極開展調研。肖明華分享了安琪在埃及和俄羅斯建廠的經驗。針對海外建設效率低、造價高的問題,他建議,企業可以與當地政府建立合作機制,或利用中國制造優勢,盡可能從中國采購設備器材和材料。此外,面對所在國相關法案法規多、涉及政府許可程序復雜的情況,企業可以多與當地的技術咨詢公司合作,聘請有經驗的當地員工從事法律財務管理等職位。
中國輕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建全則提出,企業在“走出去”時,一定要充分了解所在國市場需求、政治環境、法律法規、宗教文化和風俗習慣,特別是要詳細了解市場供需情況和投資準入、工程許可、稅收、金融、外匯、用工、環保等方面法律,防范政治、經濟、法律和安全風險。同時,企業必須依法合規經營,遵守我國對外投資合作相關法律法規,履行必要審批程序,遵守所在國投資合作相關法律,遵守國際條約、國際規則和慣例。
圍繞工廠先做市場,市場開發與工程建設同步推進。“不計投入,追求骨干本土化,注重人力資源管理和海外員工的培養。”郭建全建議,面對食品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方向,企業首先要把握機遇,加快“走出去”步伐。有實力的企業未來將深度融入全球食品產業鏈,在全球范圍內實現高配置。其次,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推動科技進步。要主動“走出去”,參與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提高話語權和影響力;要積極“引進來”,以科技交流互訪,引進科技人才、技術設備、科技項目合作等方式,共同研究行業內的關鍵技術,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帶動行業科技進步。堅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建立全產業鏈的戰略合作聯盟,打造“共同出海”的集群發展模式,實現互利共贏。
挖掘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近年來,傳統食品飲料企業正加速邁向國際市場,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加多寶集團品質管理總經理龐振國在談到傳統飲品企業“走出去”時提到,“‘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不僅包括物質層面,同樣還包括文化。”他認為,宏觀政策的支持、我國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使得文化對飲料消費具有終極推動力。
龐振國談到,企業在“走出去”時要充分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加強對傳統飲品、原料、工藝的深入研究開發;逐步提升生產模式和智能制造水平。“質量零缺陷”“產品零庫存”“工業機器人的采用”,都是建立在數據信息的支撐上,推動數據信息的自動采集、互聯互通、集成應用,進而逐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走出去”的企業要滿足國際化生產和銷售的需求,確保產品質量一致性。(記者 朱美喬)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