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食品貿易企業現狀:訂單驟降 貿易限制雪上加霜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3-31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海外需求明顯下降,得之復工卻失之訂單,這是當前中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普遍境遇。而不少國家針對中國食品農產品貿易采取了一系列貿易限制措施,更使企業“雪上加霜”。...


      食品農產品外貿困局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形勢下,中國外貿企業遭遇困境,經過艱難的復工,卻發現外需驟降,海外訂單減少。


      疫情之下,不少國家“封國”“封城”,切斷了正常的經濟聯系,全球供需鏈條也像是被按下了暫停鍵,外貿企業訂單延遲或取消不可避免。


      對于食品企業來說,還面臨著貿易限制措施的沉重壓力。中國的畜產品、水產品遭遇貿易限制,不少國家還將限制范圍擴大到水果、蔬菜等領域,甚至擴大到所有類型的食品。


      在重重障礙與不確定性之下,外貿企業,尤其是食品外貿企業如何突圍?有的企業已經瞄準內需,這或許能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戰略空間。(李博)


      盡管正月初六就已開始復產,但直到現在圣農食品總裁周紅都未能等到日本客戶關于新產品訂單的確認。


      作為中國最大的雞肉制成品出口商之一,圣農食品每年海外訂單中接近三成來自新產品的開發,后者需要客戶全程在華跟蹤。


      周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海外需求明顯下降,負責對接、采購的日本客戶遲遲未能來華確認新產品訂單,這使得該公司2、3月外貿訂單下降了15%,而4、5月份的訂單將下降40%-50%。


      中國最大的蘋果出口商山東佳農誠信也遭遇類似的訂單困境,在國內疫情嚴重的2月份,由于復工難這家公司損失了1/3的訂單。進入3月以后,雖已實現復工,但海外疫情驟緊,使得這家公司損失了四分之三的訂單,其多個主要出口市場甚至陷入停擺狀態。


      得之復工卻失之訂單,這是當前中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普遍境遇。疫情期間,不少國家針對中國食品農產品貿易采取了一系列貿易限制措施,更使企業“雪上加霜”。


      隨著疫情的快速蔓延,全球逾60個國家(地區)相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其中至少35個國家采取了“封國”、“封城”措施。如同漣漪一樣,這將對中國外貿產生持續的沖擊,并使其處于巨大的不確定之中。


      外需驟降訂單減少


      2019年,在中國出口的18萬噸雞肉產品中,圣農食品一家獨占近2萬噸,占比約13%,其出口額接近9000萬美元。


      周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按往年情況看,公司每月的外貿銷售額都穩定在600萬美元上下,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的兩個月外貿訂單明顯下降。


      “2、3月外貿訂單已經下降了15%,隨著疫情的擴大,訂單壓力也在加大,4、5月份的訂單還未結束,但我們預計會下降40%-50%。”


      在周紅看來,訂單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沖擊外部需求驟降影響了客戶的常規訂單,疫情期間人員流動的雙向限制,也使得新產品訂單遲遲無法確認。


      圣農食品主要的出口市場是鄰國日本,產品覆蓋油炸、蒸煮、陳放等多個條線,主要用于餐飲業。疫情發生以后,日本餐飲市場迅速下滑。往年4、5月份由于是旅游季也是消費旺季,但疫情使得今年的日本游客大幅下降,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居家辦公,消費下滑導致訂單下降。


      此外,圣農食品每年的海外訂單中,新開發的產品占比30%左右,這需要日方客戶派遣研發、品管、銷售人員來華,就外觀、口味、生產工藝流程與出口商對接并確認采購訂單。


      “2月份很多工廠停工,實際上我們正月初六就開始復產了,而且在一個月之內,我們復產率就達到了95%。但由于國內疫情嚴重,這些采購商沒過來,這對下個月乃至下季度的訂單都帶來了影響。”


      到了現在,中國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而疫情卻在海外迅速升級,日本采購商還是沒過來,使得這家公司今年初幾乎沒有新產品訂單。


      作為中國最大蘋果出口商,山東佳農誠信果業的總經理姚心省面臨著同樣的訂單困境。他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為其公司的出口帶來兩輪沖擊。


      “第一輪沖擊是供貨難,在國內疫情較嚴重的2月份,國外有需求,但我們不能供應。2月20日以后,國內各個環節開始逐步復工,但很多工廠不能正常開工,這一階段大概會影響我們1/3的訂單。”


      姚心省介紹,2019年佳農的水果出口額為6000萬美元,即便1月并未受到疫情明顯影響,這家公司1-2月份也只實現了大約700萬美元的出口銷售額。


      第二輪沖擊則是發貨難,3月份以后國內大部分地區正常復工,然而國外疫情迅速蔓延,外部需求驟降,各國封城、封路等措施也打斷了正常貿易的鏈條,這將使佳農損失至少四分之三的訂單。


      “我們被連續傷害了兩次,而且疫情的影響在逐步加深。現在蘋果出口基本上全停了,目前孟加拉國還在發貨,菲律賓也能發一點貨,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主要出口市場基本上都不怎么發貨了。”姚心省說。


      得之復工卻失之訂單,這是當前中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普遍境遇。


      商務部外貿司二級巡視員劉長于介紹,截至3月24日,全國重點外貿企業已基本復工,產能恢復率超過70%的重點外貿企業占比已經達到71.3%。


      然而,國際疫情擴散蔓延對外貿企業帶來新的沖擊。隨著中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入“抗疫”緊急狀態,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外貿企業存在訂單被取消、延遲的現象。由于國際商貿活動受限,各類展會、洽談會被推遲或取消,企業很難獲取新訂單。


      劉長于指出,中國在財稅、金融、出口信保等領域出臺了一系列幫扶外貿企業的政策,幫助企業保市場、保訂單、保份額。


      “疫情以來,政府等各方確實提供了很多幫扶措施,但現在最關鍵的還是國外訂單過不來,疫情還在持續,國外不要貨國內再努力又能怎么辦呢?”姚心省不無焦慮地說。


      值得慶幸的是,蘋果保質期相對較長,在0℃到-2℃的溫度下能夠長期保存,姚心省大可以等待國際疫情拐點的出現。然而,不少其他食品則有嚴苛的保質期限制,如果疫情長期持續,后期或將面臨更慘重的損失。


      “外貿訂單在公司的占比為15%,我們有內銷渠道,從而獲得了輾轉騰挪的空間。”周紅正在推動其雞肉產品“出口轉內銷”。


      不過,疫情以來,國內餐飲業大量關閉,這使得周紅企業的國內訂單也一度下滑了30%。


      蘋果出口也遭遇貿易限制


      讓食品外貿企業雪上加霜的是,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國家針對中國的食品、農產品出口出臺了一系列貿易限制措施。這包括韓國、印尼、俄羅斯、印度、土耳其等中國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市場,這些措施大多針對中國的畜產品和水產品,也有不少國家將限制范圍擴大到水果、蔬菜等領域,乃至所有類型的食品。


      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于露正像救火隊員一樣處理著各國紛至沓來的貿易限制措施。


      “疫情發生后,印尼宣布暫停從中國進口食品和飲料,我們參與交涉,解除了其對我大蒜等食品進口的限制。我核桃仁出口企業在意大利遭遇通關及退貨困難,經協調,貨物近期可運回國內。伊朗禁止進口所有中國動物產品,羅非魚出口嚴重受阻,經交涉,現滯港貨物已通關……”


      于露呼吁,面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們希望世界各國和地區均能在食品農產品貿易領域保持克制和冷靜,不要盲目采取貿易限制措施。


      周紅稱,正是由于2004年的禽流感導致不少國家禁止進口中國生雞肉,如今出口的都是經過全熟加工的制成品,且產品出口后都要復熱,經過這一過程病毒是不可能生存的。


      “實際上,中國食品出口企業在質量管控上非常嚴格,我們的標準高于國際標準。然而,對于中國食品國外經常會有不少負面印象與不公平的限制措施。”周紅說。


      即便是蘋果出口,也遭遇了不少貿易限制。


      姚心省稱,疫情發生后,不少國家都對中國水果采取了限制措施。比如,尼泊爾直接把水果外貿企業的進出口許可證給停了,這使得對該國的水果出口幾乎停了一半。科威特不允許進口中國水果。印尼進口中國的蘋果配額也一直沒有正常下發,等于是變相地停止進口。


      此外,受疫情影響,各國針對食品領域升級的檢疫措施也增加了外貿企業的成本。姚心省稱,菲律賓要求來自中國的船只從離港那一天起到菲律賓后,必須超過15天才能靠岸,還要對船員進行多次體溫檢測,直到完全沒任何風險后才能正常卸貨。


      “這拉長了船期,本來一星期就到貨了,現在要在海上等著,必然會抬高企業的運費成本,也增加了時間成本。而且正常情況下,貨到就能提貨付款,現在因為不能正常提貨,付款周期也被拉長了。”


      姚心省介紹,中國的蘋果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南亞、歐洲、中東地區,近期以來,上述地區疫情迅速升級,各國紛紛封城。


      “水果到進口國后需要有人裝卸、送貨、銷售,現在各國管控措施不斷收緊,這些人都不上班了,海關人員也要放假,進口國的貿易流通體系陷入停滯,流通不暢也必然會影響我們的訂單。”姚心省說。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淄博武漢兩地發聲,最美MV震撼來襲 淄博武漢兩地發聲,最美MV震撼來襲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