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文化進出口企業協作體”(以下簡稱“協作體”)日前在北京成立。該組織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發起并擔任理事長單位,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為秘書處,華錄百納正午陽光、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等43家在進出口領域有所成就并有長遠布局的影視機構成為首批理事單位。
近年來,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國內影視產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國產影視作品開始走出國門。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影視節目出口額近1.2億美元。同時,影視貿易模式從單純的節目銷售發展到“開時段、建頻道”的新階段。
雖然前景廣闊,但尚有不少現實問題亟待解決。中共中央宣傳部對外推廣局副局長凌厲指出,在當前的全球影視市場中,中國影視所占份額依舊很低,影響力有待提升,“中國影視走出去任重而道遠”。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際合作司司長馬黎在肯定了國產影視節目海外銷售取得的成績時,也表達了相似的看法。她認為中國影視文化出口與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還不相適應,與服務國家外交戰略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需要繼續創新方法手段,拓展渠道平臺,提升對外傳播實效。”
而“協作體”的成立,便意在借多方合力,將影視行業的優質資源進行整合,共同打造影視文化進出口的產業集群。
據介紹,“影視文化進出口企業協作體”成員將致力于生產服務人民、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視作品,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為己任,同時兼具全球化的視野和愿景,長遠布局影視文化進出口領域,努力開創影視文化進出口創新發展的新局面,為優秀影視文化的傳播貢獻力量。
作為協作體發起方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情感相融的進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通過中國影視節目感知中國、了解中國、喜愛中國。公司董事長、總裁薛繼軍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協作體成立后,將在加大海外項目合作力度、聯合參加國內外影視節展、組織成員向各大節展選送優秀作品參與評獎、建立信息共享制度、組織培訓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務實的工作。”
對于“協作體”未來可能采取的戰略,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總裁助理、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總經理申家寧提出了三個方向,即在重要宣傳節點到來之前,提前溝通、策劃、布局,不僅要考慮國內宣傳的需要,也要考慮國際傳播和國際市場;嘗試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針對重點國家和地區來訂制影視劇,從策劃和創作階段開始就充分考慮對象國的文化背景和消費需求,有針對性地生產影視文化產品;以及在海外重要市場布局、設立分支機構。
現場也有業內人士呼吁給予國產劇出口更多政策支持,“韓國的出口獎勵比例是1:1,即出口一塊錢獎勵一塊錢;而我們的只有5%,也就是出口一塊錢獎勵五分錢。我在想,能不能提高到30%?這對于企業來說,有莫大的帶動作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楊錚說。
對于如何“走出去”且走得穩、遠和快,除了具備國際視野研判目標市場,精準傳播是業內人士認可的準則。華錄百納總經理劉德宏表示,海外市場的熱點和國內的熱點其實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希望能通過“協作體”分享信息,以更準確地了解海外市場。
吳雪松也認為要實現作品“走出去”,必須要真正理解用戶思維,精準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傳播工作,要求制作方在最初的開發階段便進行整體的策劃布局,同時加大原創內容的延伸品牌,做一些專門針對海外市場的嘗試。“相較之下,快速興起的網劇,不管是在劇集長度還是結構上都與國際模式更為相近,在題材上涵蓋青春、現實、懸疑、警匪、玄幻,類型非常豐富,對于海外觀眾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劉昕)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