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為803.2億元,其中童書占整個圖書零售市場的碼洋比達到24.64%,貢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銷售額。但有些不法商家跟風、蹭熱點,制造出了各種劣質盜版圖書。
在2014年至2017年的4年間,童書總銷售量平均增速就達50%以上,被業內驚呼為“超高速的世界級速度”。而國內500余家出版社,做童書的有470余家,47.6萬種的童書品種數量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市場數據確實讓人驚喜。
然而,透過好看的數據,我們應該警惕童書出版的種種問題:出版社樂于引進利潤高、風險小的國外優秀童書,導致市場基本都被引進版所壟斷。很多出版機構為造碼洋、圖省事,良莠不分地大量引進國外作品,甚至有的出版機構99%都是引進版,長此以往會對國內兒童出版業造成不利的影響。
童書不同于普通的圖書,相當于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優質童書可以讓孩子接觸知識認知世界,通過閱讀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高尚品位,而劣質盜版和盲目引進版不僅會讓孩子產生閱讀的疏離感,難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
我國少兒出版正處于黃金時代,宏觀政策環境、人口政策紅利都更加有利于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因此,在注重規模增長的同時應伴隨質量的提升、效益的改善、結構的調整,做大的同時要開始做強,如此方是正途。
由于盲目地“拿來主義”,引進版童書壟斷市場,致使原創熱情被打壓,原創力不夠成為我國童書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實際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優秀母語童書才能夠產生更深厚的文化鏈接,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基因,也才能得到孩子們的歡迎和世界的認可。童書的未來在于本土原創,希望有關部門要出臺激勵機制,扶持原創核心力量,讓創造者在模仿、學習及重塑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一條具有本土特色的融合發展之路。
如今,我國引進版圖書的版稅一般是7%至9%,國內原創作品版稅則是10%至12%;另外,引進版圖書是按銷售數結算版稅,原創作品則按照印數結算,退貨風險全由出版社承擔。利弊相比較,出版社更樂于“拿來主義”而非原創。要想讓童書出版“世界級速度”匹配“世界級質量”,主管部門應與時俱進,完善出版、版稅制度鼓勵原創,讓走進童心、努力探尋生命真諦的“寫書人”“出書人”越來越多,孩子們得到的文化滋養也就越多。(斯涵涵)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