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子晚報》總編輯王文堅:內容是最好的算法,故事是最好的編程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5-04






     

      當下的傳媒環境瞬息萬變,信息生態仍在發生著不可預知的改變,大數據、人工智能的介入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媒體融合方向在哪里,如何從兩張皮如何走向深水區?


      5月4日,2018媒體深度融合論壇在成都舉行,全國都市媒體聚首,共同探討媒體融合經驗,探路媒體融合前景。新華日報社黨委委員、揚子晚報總編輯王文堅從微觀切入,現場分享了《走向深融的四個方向性選擇》。
     


     

      首先,追求流量變現還是價值變現。當前,互聯網用戶閱讀日趨窄化,圍繞流量選擇的逆向選擇特征十分明顯。但是許多網絡媒體公司只是在做流量,并不創造價值。傳統媒體的新媒體,也是只是簡單的新聞搬運工。這種情況下,優質內容越來越成為稀缺品。王文堅說,揚子晚報去年逆勢而行,加大原創深度的生產,并以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呈現,取得了比較好的社會影響和效果。但是在平臺上的閱讀數沒有達到理想。“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犧牲是值得的,追求價值變現才是有情懷的媒體人最應該做的事情。”王文堅說,在他看來,內容是最好的算法,故事是最好的編程。


      其次,提倡視頻優先是否就要放棄新聞的可視化。目前直播短視頻正在新媒體傳播風口,成為主要的信息承載形態,是移動端流量關鍵入口。視頻優先是順應潮流的正確選擇。有一種觀點認為,視頻不應該成為新聞的附庸,應該讓新聞拋棄文字獨立存在,這種可能性是有的。“但這不是我們的優勢。我個人認為新聞可視化和視頻化不應該厚此薄彼,應該根據傳播內容作出恰當選擇,目前情況下文字仍是不可缺少的呈現方式。”王文堅說。


      第三,新媒體產品應該全面出擊追求大而全還是專注優勢領域只做擅長。在王文堅看來,信息產品相互雷同勢必又會走入當年報紙同質競爭的怪圈,聚焦擅長領域做出各自特點不失為一個明知的方向。


      最后,迷信賦能還是自搭場景。王文堅說,爭取大流量平臺賦能正在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不放棄全媒體平臺分發的前提下,為大流量平臺定制一些內容產品,是一個有可行性的變通方案。但是這種方案不能解決貫通線上線下變現能力的痛點。“試圖把流量直接轉化為銷量的思路大部分時間下都是失敗的,問題的關鍵恐怕還是缺乏黏性。”在王文堅看來,在不放棄平臺賦能的前提下,還需要盡量搭建適合自己的平臺,比如傳統媒體背書的領域,包括教育、健康、養老、收藏、慈善等等,從而找到可以重復購買的忠實用戶。(記者 張想玲  攝影 忻曉松)


      轉自:封面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機票買得起退不起?15家涉事企業被約談竟無人到場 機票買得起退不起?15家涉事企業被約談竟無人到場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