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發布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5-29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了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全國共計383個傳統工藝項目入選,涉及紡染織繡、服飾制作、編織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筑、金屬加工、剪紙刻繪、陶瓷燒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飾、印刷裝裱、食品制作、中藥炮制、器具制作等14個門類。


      建立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是《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提出的主要任務之一,旨在選取并重點支持一批具備傳承基礎和生產規模、有發展前景、有助于帶動就業的傳統工藝項目,推動形成可推廣的經驗案例,帶動全國范圍內傳統工藝的發展和振興。第一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基礎,重點考慮了面廣量大、傳承人群較多、有助于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形成國家或地方品牌的傳統工藝項目,同時適當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就業的項目傾斜。


      2017年3月,《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正式發布,振興傳統工藝得到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振興成果初步顯現。2015年以來,文化部、教育部以傳統工藝為重點,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80余所高校先后參與,迄今已培訓非遺傳承人群1.8萬人次,加上各地延伸培訓,全國覆蓋5.6萬人次。通過在高校學習專業知識,開展技藝研習和跨界交流,非遺傳承人群開拓了眼界,更好地認識到當地文化之美,了解到社會需求變化,增強了文化自信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批具有較強設計能力的企業、高校和行業組織在新疆哈密、青海果洛、貴州雷山、湖南湘西等傳統工藝集中地區設立了傳統工藝工作站。


      通過引入設計、研究等專業力量,幫助當地提高傳統工藝產品的設計和制作水平,培養人才隊伍,推動形成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產品和品牌。在研培計劃和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帶動下,不少地方傳統工藝產品的設計、制作水平和整體品質顯著提高,產品門類品種和功能用途更加貼近當代審美和生活需求,越來越廣泛地進入大眾消費市場。面向傳統工藝的專題展會和網絡銷售平臺日漸增多,傳承人的收入增加,傳承熱情高漲,傳承隊伍逐步擴大。尤其是面向貧困地區、貧困人群開展的振興工作,充分發揮了傳統工藝兼顧農工,適合家庭生產的獨特優勢,為促進就業增收、精準扶貧、推動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將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以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為抓手,加大對列入項目,尤其是貧困地區項目的扶持力度;同時,督促各地對列入項目著手制定振興方案,落實振興措施,以列入項目為重點,推動形成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模式。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形成 需要立起四個“關鍵詞”

      2017年1月25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意見》明確,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要基本形成。
      2017-04-07
    • 傳統手工藝復興非難事 需根據市場構建文創產業價值鏈

      近年來,引領世界文化潮流的美國影視劇,開始出現大量印度手工藝元素。比如電影《美女與野獸》中,女主角衣服上的繁瑣花朵圖案,就是古吉拉特邦的工匠根據傳統細鏈式縫合技術設計制作的;美劇《權力的游戲》男主角的黑色斗篷和...
      2017-06-07
    • 全國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師將持雙證上崗

      近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國家開放大學培訓中心、“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總課題組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聯合啟動了全國中小學傳統文...
      2017-06-13
    • 人民日報:尋找傳統文化的“打開方式”

      讓龍袍亮起來、讓建筑動起來、讓瓷母時尚起來……在剛剛過去的“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產日”,北京故宮博物院以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動,吸引了不少人走進傳統文化、走進藝術現場。
      2017-06-21

    熱點視頻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