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冰冰是否逃稅?化解"陰陽合同"嫌疑不能回避稅務二字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6-04





      針對近日網上曝光的有關影視從業人員簽訂“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已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據國家稅務總局網站消息)
    范冰冰逃稅
      有人說,崔永元“怒撕”范冰冰,或許只揭開了影視明星避稅逃稅的“冰山一角”。對公眾來說,暫且把兩人恩怨放一邊,是否逃稅,才是關乎公共利益的大事。

      稅務部門的介入,會讓此事逐漸明朗,甚至有望揭開一個早已淪為潛規則的“陰陽合同”謎底。正如一些網友所稱,崔永元在微博上貼出的“陰陽合同”就是一封舉報信,何況他聲稱有一抽屜這樣的合同。對此,稅務部門沒有緘默,沒有置身事外,而負責任地把崔永元的“舉報”當成了重要的線索。

      值得肯定的是,從無錫市濱湖區地稅局調查取證,到國家稅務總局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依法開展調查核實,無不說明稅務機關在積極作為,履行法律職責,回應公眾的殷切期待。

      范冰冰是否逃稅?崔永元所曬的“陰陽合同”與她有無關系?須用事實說話,也需用權威調查得出結論。毋庸諱言,在影視圈內,“陰陽合同”早已成為公開的潛規則。早在2011年,《光明日報》就報道,一位制片人向記者透露:現在幾乎每個劇組都有一套“陰陽合同”,演員的“陽”合同是騙稅務局的“稅后”合同,是收稅的依據,由劇組代扣代繳,大多按2萬元一集的收入交稅;“陰”合同,是劇組與演員的私下協議,是真實的薪酬合同,20萬元一集,整整相差十倍。

      時至今日,“陰陽合同”并未絕跡,反而愈演愈烈,不免讓人深思。當事雙方之所以簽訂“陰陽合同”,最直接目的就是逃稅。法律明確規定:“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作為高收入、高關注度的社會群體,明星更應該依法納稅,盡到應盡的公民義務,履行基本的社會責任。但是,仍有一些明星置法律法規于不顧,逃稅,不僅該受到譴責,更應該被追究法律責任。

      法律面前,誰都不能享受特權,名氣再大,“粉絲”再多,人脈再廣,也絕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部署,接下來相關部門將在對部分高收入、高風險影視從業人員依法納稅情況進行評估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分析,加大征管力度,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換言之,國家稅務總局“盯”住的絕不是“范冰冰事件”這一個案,而是“部分高收入、高風險影視從業人員”。其實,逃稅從來都不是單方面的,“陰陽合同”既牽涉明星,也牽涉制作公司,還牽涉投資方等等,每一個責任主體都不能放過。故此,從個案入手,逐步深入調查,掀起一場全方位的查稅行動,顯然更值得期待。

      多年前,就有人質疑,當明星逃稅已成普遍現象,逃稅數額高達幾百萬元,聽說過哪個明星因逃稅獲罪嗎?所有這一切都倒逼我們的執法機關更要有作為。查處一個乃至一批逃稅者并不難,難的是如何清理逃稅存在的土壤。堅決捍衛法治尊嚴,堅決維護公共利益,通過嚴格執法、嚴加防范,絕不讓“陰陽合同”大行其道,不容人少數人占便宜、國家和民眾受損失。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法律讓電影產業發展快中更穩

      長期以來,我國文化立法工作較為滯后,立法數量偏少、層級偏低,文化產業領域的法律處于空白狀況。不少全國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對此十分關注,文化界和社會輿論反映強烈。
      2017-03-21
    • 長三角城市群助推影視產業“一體化”發展

      長三角的“龍頭”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隨著華納、派拉蒙、迪士尼、索尼、松林等國際影業的進駐,上海作為國際間重要的外景地之一,頻繁出現在好萊塢電影中,并進一步成為中國電影對接國際市場的大碼頭。
      2017-03-21
    • 文物“十三五”規劃出臺 打造50個博物館文創產品品牌

        《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正式發布實施,這是全面推進我國文物事業發展的一件大事。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文物合理利用越來越...
      2017-03-21
    • 移動電競迎來發展春天 去年總產值近300億元

      日前發布的《2016中國游戲產業報告》數據顯示,中國電競用戶已達1 24億人、總產值269 1億元。業內專家預計,從2017年開始,中國移動電競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2017-03-21

    熱點視頻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