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出版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得少兒出版得天下”。近日由中國出版協會少年兒童讀物工作委員會(簡稱“版協少讀工委”)主辦的2018年第33屆全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年會上,圍繞“如何實現少兒出版的高質量發展”展開的頭腦風暴,吸引了眾多出版社代表參加,探討少兒出版發展的路徑,更為少兒出版的迷途困境建言獻策。
以創新驅動建立少兒出版新模式
“新時代,中國出版的重要命題和中國整體發展一樣,是如何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以創新驅動,建立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包括融合發展、資本驅動、產業意識三要素。”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張克文的發言直奔主題。他認為,融合發展目前已經進入到相對成熟的發展階段。“得到、知乎和已經上市的閱文集團等典型案例,已經突破了我們對于融合發展的前期認識。在得到的品控手冊上,流程把控和制作標準等已經做得和傳統出版社內部流程一樣詳細,融合發展將是傳統出版的一個新的戰略增長體系。”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胡堅認為,以創意驅動高質量發展不失為一條好路徑,“讓創意驅動選題策劃、內容生產以及營銷模式的變革,讓更多優秀的人參與到少兒出版中來,形成源源不斷的生命力”。胡堅提出,以創意引領編輯的成長;以創意拉動內容的生產;以創意催生讀者的轉化。知識結構和專業儲備不再是編輯策劃水平的唯一體現,反而是在不斷變化和信息傳遞過程中,碰撞出的創意更符合他們思維的方式和操作能力。出版社應該盡可能尊重這種時代特色,并給予相應的容錯機制;同時應從內容生產源頭上,及時發覺、抓住其別人的創意,讓更多人加入童書創作隊伍;此外,要在現階段滿足讀者多元的閱讀需求,將擁有不同閱讀偏好的人吸引到同一部作品上來,就要充分發揮營銷創意的作用。
少兒出版更適合IP產業鏈運作
當今文化發展有著泛娛樂化的趨勢,一個IP可以有多種延展路徑,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也讓少兒出版物內容的價值變現鏈條無限延長,不僅超過了出版的邊界,更可以孵化成很多影視包括周邊、游戲、網劇等產品。
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馮杰認為,相對其他出版門類來講,少兒出版更具IP運作的基因。“一般少兒出版都帶有故事性和形象,這符合IP運作兩個基本要求:有故事,有形象。少兒出版相對其他出版門類,更適合全版權運營或者IP運營,適合IP產業鏈運營。文化建設某種意義上就是指內容的轉化能力建設,而傳統出版轉型升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內容的轉化能力。”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常青在綜合自身近年來生存發展之路的基礎上提出,“內容建設”是出版社當之無愧的主業之基,也是少兒出版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內容建設在于注重細節,打造特色鮮明的童書精品,也在于以開放的心態做出版,整合內容資源。“近年來我社嘗試跨地域、跨行業、跨渠道、跨所有制的多方向、多層面、多角度合作,使《熊出沒》《咸蛋超人》《爆笑蟲子》以及迪士尼等品牌IP落戶川少,既在源頭上拓展了‘好內容’產生的土壤,又讓‘好內容’在特定讀者群體中落地。”常青說。(劉昕)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