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線下立體聯動保障文化產業"疫情止損"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3-19





      當前,在這個疫情防控的重要時期,線上,各大平臺開放免費資源、升級服務,在留住老用戶的同時,也培育了新用戶;線下,實體書店、文旅行業、出版業也在馬不停蹄地探索“互聯網+”。許多文化企業探索出了從內容生產到產品營銷的新方式、新路徑。


      線上文化產業流行


      據了解,目前全國提供的免費文化資源和服務數量還在繼續增加。其中免費提供的內容包括線上閱讀、有聲書、云課程、云辦公、云旅游等,同時這些行業也成為了近年來熱門的“風口”資源。


      今年與往年不同,春節期間“宅文化”人數顯著上升。據掌閱數據顯示,掌閱的用戶活躍度比往年同期提升了20%—30%。掌閱文學CEO表示:“通常春節期間,除了網絡游戲的用戶活躍度會上升之外,網絡文學、音樂、視頻等行業的用戶點擊率和活躍度都會下降一點。因為大家要走親訪友、聚會聚餐。但今年與網絡相關的文化產品的用戶活躍度都在提升。”


      記者發現,與疫情相關的科普類圖書受到讀者的歡迎。掌閱推出的抗擊疫情專題在客戶端、微信等多渠道的點擊率超過1億次,《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手冊》等電子書位于熱榜前列。


      除了線上閱讀之外,線上文旅、在線視頻、線上音樂也迎來增長。據中國移動互聯網戰疫專題報告指出,在線視頻行業用戶規模較平日上漲17.4%,人均使用時長超過1.5小時。今年的長視頻流量在春節7天后迎來直線上升。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每日有效播放量峰值僅為19億/天,今年則攀升至接近25億/天。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傳媒研究所所長,北京市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郭萬超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疫情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線上創新,特別是博物館這方面,雖目前游客不能實地體驗,但是呈現出不少新的產品、模式、業態。比如云游故宮、云游敦煌、VR旅游等產品。這些產品的缺點是沒有現場的真實感,但它具有很多優點,通過線上產品可以將文物觀察得更仔細,很多在線下看不到的細節線上也都可以看到,足不出戶就可以細細地品味這些細節,而且大多數都是免費的。


      “目前很多現場演出被停止,藝術家們也采取了一些線上模式,將一些文化活動都推向了云端。比如近日上海的某芭蕾舞團在線上舉辦了一次演出,也引起熱議,吸引了不少受眾的目光。借助VR、5G等未來趨勢,相繼還會有更多演出或音樂體驗通過數字化技術與大家見面,讓用戶擁有更多元化的體驗。以及目前辦公由線下轉變為線上,這些云辦公軟件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成本。如果企業能夠將技術革新,將云辦公、云閱讀等變得更加身臨其境些,那么在常態下,也不用跨地域辦公。這種技術能成熟,那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成長點,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郭萬超說道。


      事實上,現場演出的取消也使線上音樂行業有了不錯的成績,各大音樂平臺總聽歌次數和人均使用時長均有所增長。騰訊音樂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此之前,在線音樂、視頻、文學、游戲等網絡文化產品已經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段特殊時期,讓數字化的網絡文化產品繼續強化,并衍生出了多樣化的內容形態,滿足了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


      協同電商相輔相成


      對于受到疫情沖擊的線下文化行業,政府也在想對策、出政策。北京市出臺《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28條措施保障文化產業“疫情止損”。同時,針對實體書店出臺了《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工作的緊急通知》,提出強化資金支持等4項具體措施。


      這段時期,實體書店雖受到較大沖擊,但實體書店并未氣餒,而是積極展開自救,與電商合作,參與線上銷售并發布活動。據京東圖書提供的數據顯示,2月至今,京東名家文學作品集的銷量同比增長了125%,經濟方面的經典著作銷量同比增幅近200%;2月至今,中小學教輔書成交數量同比增長明顯,幼小銜接、小學二年級、中小學工具書的銷量同比增幅均超過200%,其中幼小銜接類圖書銷量增幅同比超過500%;兒童科普讀物銷量同比增幅超過400%。值得一提的是,預防醫學以及衛生學的相關圖書,銷量是去年同期的18倍。


      據了解,為滿足廣大居家讀者購書需求,河南省新華書店構建了河南本土最大的云書網文化電商平臺。2020年,云書網平臺將完成全面升級,屆時,全省所有實體賣場將與云書網打通,實現銜接融合,滿足讀者線上線下的文化體驗閱讀需求。河南全省新華書店主動采取電話下單、微信下單、云書網商城下單等方式接受圖書預訂,并提供員工送達、快遞郵寄等送書上門服務。其間,僅中原圖書大廈每天就接待電話、微信等渠道購書咨詢近千人。


      受到影響的文旅產業也在積極結合線上電商進行“輸出”。郭萬超表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進一步促進了產業跨界融合,提高了很多文化企業主動適應、積極參與數字化生存的意識,特別是加快了數字產品創意水平的提升。線下銷售的確減少不少,但線上各類數字化產品的種類不斷增加,銷售量獲得大大提升。


      “全民暢讀”創始人趙杰認為,電商和實體書店、商業地產、文化空間等合作,一般不用付出太多成本,多開店還能把店面當成庫房,更增加了流量,為自己打了活廣告。他介紹道,“全民暢讀”目前正與京東合作,今年還將和博庫網合作再開新店。在他看來,“電商融入實體空間才開始,未來可操作空間巨大,現在圖書漲價,開拓線下借閱市場將是一個新方向。”(記者 馬睿琪)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文化產業上半年迎多重政策利好

      今年上半年,文化服務業的熱點事件頻頻見諸報端,其中有關文化產業的政策出臺更是占據重要篇幅,先后在文化立法、體制改革、新興產業等多個領域涌現出諸多閃光點,意義重大,頗具影響力。
      2017-08-10
    • 廣東文化產業增加值首破4000億 居全國各省區市之首

      經國家統計局核定,2016年,廣東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4256 63億元,遙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同比大幅增長16 67%,增長速度為5年來最高,已成為廣東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產業。
      2017-09-25
    • 文化產業+雙創:六大趨勢助推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

      文化是創新的重要源泉。在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系列部署推動下,文化產業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催生了數量眾多的文化產業新生力量,促進了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2017-09-26
    • 回望2017 文化產業站上新時代的新起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做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科學論斷,報告還對新時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做了高度概括。
      2018-01-03

    熱點視頻

    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戰“疫” 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戰“疫”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