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閱讀空間到文化空間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尋找破局之道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5-10





      4月22日,上海迎來了疫情發生以來的第一家書店開業,位于徐匯區的海派書房是上海首家海派主題特色書店,同時這里也為上海青年設計師提供了展示作品的平臺。

      大隱書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直言,網絡書店的品類、價格、快捷性等優勢是實體書店無法撼動的,只有聚焦讀者閱讀體驗感、構建文化情懷才是實體書店的出路。未來,海派書房將聚焦海派文學、戲劇、音樂等領域開展活動,成為透過海派書籍和滬版圖書去展示海派文化魅力、多業融合的文化空間。

      “我認為書房是屬于讀者的,讀者將會成為書房的主人。”劉軍表示,之所以取名為海派書房,就是希望通過改變實體書店的形象,不同于書店簡單的商業售賣空間,書房將以讀者為中心,未來讀者圖書閱讀喜好會影響書房的采購決策。

      事實上,疫情對于實體書店來說,也是一個調整業態、優化閱讀體驗的機會。疫情期間,上海實體書店紛紛作出改變,無論是接軌線上通過直播帶貨、試水“外賣”來增加圖書銷量,還是通過多元化發展、探索跨界經營、融合文化等方式打造差異化競爭,都可以看到實體書店的轉型努力。

      “疫情期間實體書店的開業,很好地提振了業界的信心。”徐匯區文旅局副局長蔣艷告訴中新社記者,目前線下實體書店面臨了很大的經營困難,政府也希望通過政策的引領,讓更多的讀者能夠走進書店。

      如何能讓讀者進入書店?劉軍指出,這需要書店從閱讀空間轉變成文化交流場所,海派書房除了圖書空間,還有音樂空間、咖啡空間和餐飲空間,“我們希望通過多場景打造,服務書店半徑三公里之內的居民,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

      咖啡書店、音樂書店、文創書店……不同于線上書店單一消費模式,實體書店通過打造文化空間可以開拓出更多的盈利模式。

      “一定要脫離‘書店就是把從出版社拿來的書放在書架上,賺個批零差’這樣的老概念。”書萌創始人孫謙認為,書店可以做的是“內容”。在拓展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書店逐漸從單一的商品售賣平臺向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交流場所轉變,也是書店為自己開拓文化資本、立體化品牌形象、增強粉絲黏度的重要途徑。(周卓傲 王笈)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共享:為實體書店創造生機

      下載一款APP 、交付99元押金,讀者就可自由借閱書店里的書籍— —近日,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旗下合肥三孝口書店首創“共享書店”的經營模式,引起媒體廣泛關注。
      2017-07-20
    • 北京:今年起每年投5000萬元扶持實體書店

      北京:今年起每年投5000萬元扶持實體書店

      《北京市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日前正式發布。北京將大力推動實體書店建設發展,從2018年開始,北京實體書店扶持資金每年將增至5000萬元,每年扶持書店150家。
      2018-08-01
    •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兒?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兒?

        實體書店承載著城市的記憶,是重要的城市文化基礎設施,近幾年卻遭遇發展寒流。作為擁有最廣泛閱讀人群的北京,接連出臺政策扶持實體書店發展,在有所回暖的氛圍中,實體書店未來的發展路徑也開始顯露痕跡 。
      2018-09-06
    • 調查顯示:新型實體書店生機勃勃

        近日,中國黨刊網在貴州省貴陽市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該市的新型實體書店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年輕群體的歡迎。“網絡閱讀取代紙質圖書,電商平臺擠垮實體書店”的說法欠妥,相反呈現出“紙質閱讀網絡閱讀齊頭并進,網絡售書...
      2018-11-27

    熱點視頻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