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夜市熙熙攘攘,不少地方的政府官員走上街頭,逛夜市、吃燒烤、買西瓜、買T恤……帶頭活躍“夜經濟”。
近期,多地政府官員走上街頭體驗夜間消費,一方面證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有條件進行復工復市,促進市場消費;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各地著力推動市場復蘇,促進“夜經濟”發展的迫切愿望。
“夜經濟”是拉動城市經濟增長、提升城市繁華度的新動力,也是城市活力系數的風向標。近年來,隨著大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成為拓展大眾消費的重要領域,也成為可供挖掘的新空間。從一些城市加大文旅供給創新力度來看,作為“夜經濟”重要支撐的夜游,由于內容、管理等方面的不斷創新升級,逐漸“火”了起來。
不久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自治區商務廳、桂林市政府舉辦了首屆廣西文化和旅游消費大夜市活動,以“打造時尚消費新場景、展示文旅夜游新品牌、培育夜間文旅消費新熱點、推出文旅惠民新措施”為重點,推出一批充分展現當地風情的夜間游玩線路,打造夜食、夜購、夜游、夜娛、夜秀、夜讀城市消費新地標、新IP;浙江省杭州市則通過“六個夜”活動——“夜購物”“夜食堂”“夜旅游”“夜文化”“夜娛樂”“夜健身”,培育“10+X”夜地標,打造50個夜生活IP、100個夜生活網紅打卡地,打響“夜生活·IN杭州”品牌……這些促進消費的活動無疑抓住了“夜經濟”的熱點和風口。
盡管對很多市民來說,夜間的煙火氣是出游的主要動機之一,然而,人們的消費并不局限于吃吃喝喝,還包括體驗感、儀式感和文化內涵等。尤其是通過“觀賞+互動”,可以讓體驗更豐富。事實上,多地在夜間演藝、娛樂等方面的實踐可謂精彩紛呈,“白天看景、夜間看戲”已成為我國很多城市的成熟運作模式。如果說夜間景區景點以及博物館等是游覽觀賞型場景,那么夜間餐飲、娛樂、休閑就是互動參與型場景,二者相輔相成。只有采取科學規劃布局夜市街區、開展夜市文化節活動、完善夜市配套設施等舉措,加快夜市改造提升,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夜間經濟核心區,構建起融食、游、購、娛、體、展、演為一體的夜生活形態,才能使“夜經濟”活力十足。
激發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還要在“商、旅、文、娛、體”融合上下功夫,持續在“夜食”“夜購”“夜游”“夜娛”“夜秀”“夜讀”等方面做文章,積極探索開發“夜經濟”的增長模式。誠然,“夜經濟”發展前景廣闊,但也不能盲目地跟風模仿,應緊抓地域化特色元素,因地制宜推進夜間消費集聚區建設。
期待各地在破解夜間經濟發展痛點、提質發展夜間經濟方面,探索出更多經驗,進而更好地激發“夜”活力,點亮“潮生活”,唱響“夜經濟”品牌。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